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3年02月01日 08:3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必須固本強基,始終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必須統籌協調,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三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全面確立重中之重、統籌城鄉、“四化同步”等戰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構建農業生産經營、農業支援保護、農村社會保障、城鄉協調發展的制度框架,農業生産得到很大發展、農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農民群眾得到很大實惠,農業農村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糧食産量實現“九連增”,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邁上新臺階。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農村貧困人口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農村民生加速改善,辦了許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農村綜合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加快破除。農村黨群幹群關係明顯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農業農村形勢好,為我國綜合國力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大幅提升,為現代化建設在重重風險挑戰中昂首邁進,為黨和國家事業在各種困難考驗中興旺發達,注入了強勁動力,增添了應對底氣,贏得了戰略主動。實踐證明,中央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完全正確,出臺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卓有成效。

  伴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呈現出農業綜合生産成本上升、農産品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村社會結構加速轉型、城鄉發展加快融合的態勢。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劇,農産品需求總量剛性增長、消費結構快速升級,農業對外依存度明顯提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任務艱巨;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農民利益訴求多元,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勢在必行;國民經濟與農村發展的關聯度顯著增強,農業資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的要求更為迫切,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遠。我們必須順應階段變化,遵循發展規律,增強憂患意識,舉全黨全國之力持之以恒強化農業、惠及農村、富裕農民。

  2013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四化同步”的戰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標,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驅動力度,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優越性,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産力,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大好形勢。

  一、建立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機制,努力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始終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必須毫不放鬆糧食生産,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著力強化農業物質技術支撐。

  1.穩定發展農業生産。糧食生産要堅持穩定面積、優化結構、主攻單産的總要求,確保豐産豐收。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産行動,著力加強800個産糧大縣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糧食豐産科技工程。支援優勢産區棉花、油料、糖料生産基地建設。擴大糧棉油糖高産創建規模,在重點産區實行整建制推進,整合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模式。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加強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與聯防聯控能力建設。加大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力度,擴大園藝作物標準園和畜禽水産品標準化養殖示範場創建規模。以獎代補支援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試點。推進種養業良種工程,加快農作物制種基地和新品種引進示範場建設。加強漁船升級改造、漁政執法船艇建造和避風港建設,支援發展遠洋漁業。

  2.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實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擴大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覆蓋範圍,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設力度,提高防汛抗旱減災能力。加大財政對小型水庫建設和除險加固支援力度。及時足額計提並管好用好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加快落實農業灌排工程運作管理費用由財政適當補助的政策。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和智慧財産權保護,繼續實施種業發展等重點科技專項,加快糧棉油糖等農機裝備、高效安全肥料農藥獸藥研發。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

  3.提高農産品流通效率。統籌規劃農産品市場流通網路佈局,重點支援重要農産品集散地、優勢農産品産地市場建設,加強農産品期貨市場建設,適時增加新的農産品期貨品種,培育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農産品價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進以城市標準化菜市場、生鮮超市、城鄉集貿市場為主體的農産品零售市場建設。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發展農産品冷凍貯藏、分級包裝、電子結算。健全覆蓋農産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農産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繼續實施“北糧南運”、“南菜北運”、“西果東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啟動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示範區創建。支援供銷合作社、大型商貿集團、郵政系統開展農産品流通。深入實施商標富農工程,強化農産品地理標誌和商標保護。

  4.完善農産品市場調控。充分發揮價格對農業生産和農民增收的激勵作用,按照生産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繼續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適時啟動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農産品臨時收儲。優化糧食等大宗農産品儲備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完善糧棉油糖進口轉儲制度。健全重要農産品市場監測預警機制,認真執行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改善鮮活農産品調控辦法。完善農産品進出口稅收調控政策,加強進口關稅配額管理,健全大宗品種進口報告制度,強化敏感品種進口監測。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規範進出口秩序,打擊走私行為。加強和完善農産品資訊統計發佈制度,建立市場調控效果評估制度。擴大農資産品儲備品種。

  5.提升食品安全水準。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強綜合協調聯動,落實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加快形成符合國情、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強化農業生産過程環境監測,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産經營使用管理,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支援農産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室(站)建設,補助檢驗檢測費用。健全基層食品安全工作體系,加大監管機構建設投入,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準。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