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房姐事件:“後門”是最大的漏洞

2013年01月27日 11: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履歷造假,幹部任用有漏洞;大吃空餉,人事管理有漏洞;冒名頂替,高考招錄有漏洞……近期,鄭州“房妹”、陜西“房姐”等事件又牽出“一人有多個戶口”,暴露出戶籍制度的漏洞。一樁樁醜聞、一個個漏洞,無不在考驗著公眾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如此漏洞百齣,怎麼能管住權力之手?

  不可否認,制度是不偏愛誰的,之所以漏洞百齣,關鍵是執行制度的人出了問題。細細盤點不難發現,這些“漏洞事件”背後無一不是有人故意開了口子,走了“後門”,“後門”的背後則是人情、私利,是拿人錢財的腐敗。可以説,“後門”就是最大的漏洞。

  儘管從全局看,“漏洞事件”是少數人所為,但危害十分嚴重。它有損於社會公平正義,縱容有權有錢人為所欲為;對這些“漏洞事件”不嚴加處理,對漏洞不及時堵塞,會産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誘發更多的公權私用。

  所有公權都來自人民,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這個道理沒有人不懂,但權力運作起來,面對錢財美色的誘惑,面對上級親友的“説情”,守不住底線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人。要規範權力運作,既要有嚴密的制度,也要有嚴格的監督,更要有嚴肅的問責追究。環環相扣、嚴格落實,制度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近來一系列“漏洞事件”發生後人們看到,面對媒體的追問,事發地相關部門或“熱回應”後“冷處理”,或以紀律處分代替追究刑責,或含糊其辭地通報處理結果以求息事寧人,凡此種種都表明,在責任追究環節還有很大的差距。

  人們期待“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希望它只有一個門,沒有僅供少數人走的“後門”。制度産生漏洞原因可能很多,堵塞起來也比較費勁,但若能下決心先把“後門”關上,相信會大大減少目前常見的“漏洞事件”。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