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北京軍區三場演習暴露問題 走向實戰邁幾道坎

2013年01月25日 08:4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圖:1月18日,北京軍區某機步旅實戰化演練中,坦克群實施集火射擊。

北京軍區某機步旅實戰化演練中,坦克群實施集火射擊。

  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練

  ■李清泉 本報記者 魏 兵 特約通訊員 徐惠堂

  三九寒天,塞外雪野,北京軍區某裝甲旅一場合成營嚴寒山地實兵實彈演練激戰正酣。

  工兵分隊爆破掃雷車前出開闢通路,防空分隊對空打擊“敵”臨空武裝直升機,自行榴炮分隊實施第二次齊射抗“敵”反衝擊……配屬分隊戰場顯威,眼看著交替掩護通過通路的一梯隊已經推進至“敵”前沿,意外出現了:擔任二梯隊的裝甲步兵分隊卻在原地“遲疑”,並沒有及時跟進。

  等到合成營指揮所的臨機協同命令發出,二梯隊才加速開進,此時,已比協同時間晚了5分鐘。

  “如果是打仗,這遲到的5分鐘,很可能讓一梯隊的戰果付之東流。”導調組當場點評,一針見血。

  合成營緣何“合而不成”?二梯隊為啥“按兵不動”……演練講評會上討論激烈——

  坦克一營營長陳志強首先開了腔:“説是合成營,其實只是演練前臨時組建的,平時沒有固定編制,其下的坦克、步兵、工兵、炮兵等合成兵力分屬不同的營連,平時都單獨展開訓練,難有如此規模的指揮協同。仗要在一起打,兵卻不在一起練,演練的時候難免脫軌。”

  作為二梯隊指揮員,裝步一連連長馮國輝也有一肚子苦水:演練場上一梯隊戰線散佈較廣,又有“白毛風”的影響,後方分隊不易掌握各類“敵”目標的毀傷情況,加之一梯隊也沒能及時通報戰果,二梯隊難辨加入戰鬥的時機是否成熟,只好聽候指揮部的命令。

  “説到底,還是平戰不對接、訓戰兩張皮!”旅長侯明君扔出的這一句話,讓官兵們順藤摸瓜,將諸多訓練問題抖落一筐。

  ——合成營不是簡單的兵種聚會,合成演練更不等於分類打靶。此次演練,多種新型裝備悉數亮相,追求的是攥指成拳的系統作戰效果,必須充分合理髮揚火力優勢,能用步槍消滅的目標絕不輕易動用炮彈,能支援友鄰戰鬥時必須果斷支援……否則,非但訓不出精練、高效的裝甲合成營,反而是家當多了,反應遲鈍了。

  ——裝甲合成營囊括諸多兵種分隊,作戰要素涉及全旅,指揮協調更加複雜。為便於指揮,合成營長往往是由旅司令部領導充當,倘若按照未來作戰需求,編組若干個裝甲合成營,合成營長又從哪來?因此,營級指揮員必須提高綜合指揮素養,熟練掌握本級合成兵力使用原則,統領全局,才能獨當一面。

  ——合成訓練外成于形,內在於聯,資訊化裝備互通是關鍵。由於工兵綜合掃雷車沒有配發車載電臺,工兵分隊與坦克分隊不能及時有效溝通,臨時使用對講機的情況較為普遍。置身於複雜電磁環境,又該怎麼辦?構建合成營戰術網際網路,在裝備樣式雜、數據介面多的裝甲合成營內部實現數據融合、互聯互通,迫在眉睫……

  一場演練總結,“硝煙味”越來越濃,訓練中的問題卻越理越清晰。旅長侯明君備感欣慰:吃一塹長一智,把“失敗”消滅在平時,才能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