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騎自行車參會 搬離五星級酒店:京深兩會刮節儉風

2013年01月24日 14: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全國各地各部門繼中共中央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之後,先後出臺了各項實施細則。截至目前,甘肅、江蘇、北京等30個省區市已向社會公佈了具體實施細則。目前,在“改會風”的倡導下,各地兩會受到了網民監督,出現許多新氣象。

  1月22日,北京市召開兩會,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王惠通過微博播報兩會內容。她在微博上説:“任素永是一名基層的交通民警,也是一位年輕的人大代表,他騎自行車參會,從南二環出發,騎行兩個小時到北五環會議中心。這是一個交警用行動對緩解北京擁堵作出的貢獻。小任,向你學習!”

  “進門沒有鮮花,沒有紅地毯,沒有彩旗橫幅,只有工作人員簡單禮貌的迎候;沒有大包小盒的禮品,只有一個材料袋。這是參加北京市兩會的委員代表報到時最突出的感受。”除此之外,“今年(北京)市人代會明確要求,市人大代表非病不得隨意請假,請假必須提交書面報告,説明請假理由。上午,會場靠近主席臺兩側的大螢幕上滾動播放著各代表團代表的出勤情況,應到、實到和未到人數隨著代表們的陸續到場,實時更新著數據。”

  據介紹,北京市提交大會審議的六項報告,均體現出改進文風的努力。比如,政府工作報告1.68萬字,比上屆少了2200字,儘量用通俗語言,減少了大量的名詞解釋;北京市發改委的計劃和預算報告因調研力度加大,總字數有所增加,但解讀減少了1000字;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也比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稿的15700字減少3400字。

  此外,大會簡報將重點反映代表審議報告和發言的情況,簡報內容以突出審議意見為主,多發普通代表的建設性、批評性意見,通報情況等與審議意見無關內容一律不刊發,嚴格控制簡報期數和發放範圍,不發給與會議無關的人員。大會提倡會議文件、輔助材料、簡報使用光碟和隨身碟等形式存儲,逐步實現會議無紙化。

  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維林向記者介紹,此次會議要求領導幹部代表堅持講實話、講真話、講短話,把更多的發言時間留給普通代表,不做表態式、體會式、彙報式、工作式的發言。

  在1月14日下午的深圳市人大代表報到現場,有代表向媒體記者反映,個別代表團入住豪華酒店,如寶安區、羅湖區的兩會代表擬入住同一家酒店,是位於福田區的一家豪華酒店。該酒店按五星級標準建造,最低標準的房間門市價為1288元,含一份早餐;如果是以公司名義和酒店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最低價格也要900多元一間,與深圳部分高檔五星級酒店門市價相倣。

  當天晚上,羅湖代表團撤銷入住該酒店,改住其他地方。寶安代表團則沒有換地方的打算。寶安代表團一位工作人員稱,由於寶安一些代表離市區較遠,有的住在光明等地,且當時調整住房已經不現實,第二天一早就有會議,所以仍安排住在該酒店。但1月15日下午2時19分,寶安區人大常委會官方微博稱:寶安代表團全體代表已經改在深圳市委黨校學苑賓館用餐和休息。此前,羅湖代表團也是從該豪華酒店搬到了學苑賓館。

  早在2010年,有媒體記者曾就深圳兩會期間各代表團駐地進行調查,當時代表團大多入住知名豪華酒店,比如星河麗絲卡爾頓酒店、大中華喜來登酒店等。今年,各代表團入住標準普遍降低。

  有媒體評論説,一些地方幹部的慣性思維比較頑固,轉變作風還沒有成為深入骨子裏的自覺行動。入住豪華酒店的兩會代表團,在受到媒體關注之後緊急撤離一事提醒人們,要讓政府部門轉變作風,固然要有其自身的自覺和自律,同時,也少不了媒體和公眾的積極監督。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王敬波指出,通過轉變工作作風,行政機關會更加簡樸,避免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減少不必要的迎來送往繁文縟節,減少對社會的干擾,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客觀上能夠減少腐敗的誘因。中央轉變作風的規定,一個核心的主旨就是“精簡”。被精簡的都是不必要的,這無疑能夠很好地抑制行政成本。這實際上是在提倡一種簡樸求實的工作作風,這就能夠避免行政管理中出現的鋪張浪費。行政管理中的鋪張浪費,就是腐敗現象的一種表現。

  媒體評論員周虎城指出,兩會是不是開得好,並不在於會期長短,而在於有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走簡約會風固然是好事,但真正走簡約路線不僅要壓縮會期,更關鍵的是,財政預算應當公開、透明,讓代表委員看得懂,讓老百姓看得明白。開兩會,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搞成榮譽集會,不能搞成官員富商的交友中心,而應當著手討論解決各地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選民利益代言,為人民疾苦説話。(記者 桂傑 實習生 秦冬雪)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