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多地官員被指緊急拋售房産 去年國慶714人外逃

2013年01月20日 10: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17日,受安徽某市有關部門所托,剛剛幫助其開設了個人住房資訊系統科研課題的一位大學教授表示,個人住房資訊系統的錄入工作是個“高危”工種,有關部門“政治覺悟”較高的官員都不願意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對於一個把數據、文字和圖片資訊錄入到電腦的簡單任務,為什麼會不接呢?該教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説:“所以最優化的解決方案就是委託高校幫忙做個課題報上去,撥點經費下來,找些勤工儉學的學生去幹活。這樣一來,又有科研成果,又有工作成果,自己也不用擔泄密的風險了。”

  2012年12月25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年度工作會上傳出消息,經國務院同意,住建部即將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個人住房資訊系統建設管理的通知》。2013年,住建部將繼續推進城鎮個人住房資訊系統建設、編制和實施好住房發展和建設規劃,並開始考慮逐步擴大個人住房資訊聯網的覆蓋範圍,最終將聯網覆蓋到約500個內地地級城市。

  個人住房資訊系統是指住房建設一直在推進的一個住房資訊聯網工程,通過這一系統,可以查詢到公民名下擁有的住房數量、地址、面積等資訊。但實際上,這個系統早在紀檢工作方面被推廣,只不過對像是有級別的官員。

  與此同時,從去年底開始,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房産拋售現象。如北京某房産仲介發佈的二手房掛牌資訊中,位於北京海淀五棵松附近某小區的8套單價近7萬元/平方米的豪宅一起掛牌出售,每套售價達1000多萬元,房源標題為“8套市場難尋單位,戶主統一放盤,政府優質資源”。該經紀人同時表示,這批房源的裝修特別豪華,業主單位是附近某政府機關,由於某些原因不願意公佈房源裝修情況的具體照片。

  一位仲介機構負責人表示,從去年11月開始,各地官員急於拋售房産的現象增多,這些房産往往是豪宅,一些一線城市的房産市價動輒千萬。仲介手中的房源僅僅是一部分,出於各種原因,一些房源還會委託給國有機構或者有熟人認識的機構,甚至委託專業代理人來全盤操作,自己自始至終都不會出面。

  北京住建委網站的網簽數據統計,2013年1月上半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7940套,與去年1月同期的網簽量相比大幅上漲了360%。據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2013年1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場新增房源與2012年12月平均水準相比,上漲11%,其中成交單價在3.5萬元/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佔比達到了31%。

  拋售

  有消息稱,不久前,中紀委向中央通報“反腐敗鬥爭工作的新動向”。並稱去年11月中旬以來,大陸45個大中城市出現一股拋售豪華住宅、別墅等新動向,12月以來,拋售豪華住宅、別墅等情況繼續擴大,更改物業業主情況數以百倍上升,狀況空前,且部分業主為國家公職人員和國有企業高層。

  這一説法得到接近中紀委人士證實,該人士直言,中紀委是向中央通報了中國的腐敗局勢,並根據中央部署進行來年的工作計劃。

  根據通報顯示,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察部統計,在拋售豪華住宅、別墅新動向中,出現若干極不正常情況:拋售住宅業主中60%持匿名、假名或以公司挂名;業主物業大多數空置或出租給親屬、朋友,沒有租住合約;業主物業出售都要求出現現金交易,不經金融機構;業主物業出手都委託律師全權處理,業務在交易過程中不露面。

  根據出售物業情況,匿名、假名物業業主均要求以現金交易及隱瞞其真實身份。經核查當年原始記錄、賬戶資金往來、住宅地點等,出售物業的業主有一部分屬於國家公職人員、國有企業高級管理層。

  此外,通報還列出北京、天津、江蘇、山東、上海、浙江、廣東、福建、湖北9個省、直轄市黨政、國家機關、部門高中級公職人員及家屬提取外幣的情況。其中最高為廣東17.92億元,最低為3.7億元。

  而在本報記者獲取的部分通報顯示,全國有11個地市拋售最嚴重,分別為南京、上海、杭州天津、瀋陽、廈門、南京、福州、濟南、廣州、深圳、成都,其中官員拋售豪華住宅最厲害的是廣州和上海,分別為4880套和4755套,福州和濟南以1240套和1210套居末位。而別墅則以杭州412棟居首,天津112棟墊底。

  而就上述通報,本報記者專門發函向中紀委方面求證,中紀委辦公廳相關人士對此表示不予置評。他透露,1月19日召開第十八屆中央紀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該會議將總結2012年的中紀委工作以及安排2013年的反腐工作。

  聯網

  為什麼各大城市會同時突然出現房産拋售的情況呢?

  就在幾個月前,廣州“房叔”擁有21處房産的消息在網上瘋傳。事件主角廣州番禺區紀委番禺分局政委蔡彬為正處級官員,月薪1萬元,其與家人名下擁有21處房産,估值約4000萬(經廣州市紀委查實實際是22處)。“房叔”房産資訊的洩露,導致具體經辦住房資訊系統登記查詢業務的有關部門如坐針氈。廣州房地産檔案館隨後即稱,“房叔”事件中洩露房産資訊責任人已被撤離崗位並給予行政記過。

  根據廣州市紀委調查,資訊是廣州番禺區房地産交易登記中心的一名編外人員“受人所托,沒有經過任何審批,違規查詢房産資訊,最後被別有用心的人在網路上發佈”。

  事件發生後,廣州市房地産檔案館立即對系統及現行查詢制度、流程進行分析,從加強人員管理教育、提升技術防控手段兩方面入手進行整改,開展了警示教育和相關保密培訓,且對個人住房資訊系統進行升級改造,設置了嚴密的技術路徑,只有在系統讀取到權利人身份證資訊後、或者由不同許可權的復核人員在系統中逐級審批後才能啟動個人住房資訊查詢。

  住建部推進40個城市個人住房資訊系統建立已有數年,該系統的設立初衷是聯網後住建部可以對各城市的房地産交易、個人住房産權資訊變更等進行實時監控,系統實時更新數據,同時在市場出現異動的情況下能夠為制定和出臺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依據。

  然而,該系統的聯網時間從2011年底改到2012年6月底,至今住建部仍未公佈40座聯網城市名單。記者了解到,目前仍有部分城市未全面完成住房資訊歷史檔案數據的補錄工作。

  之所以進展緩慢,除了數據錄入工作繁雜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此期間遭遇了各地的無形阻力。在當時,公眾關於系統反腐的呼聲就不絕於耳。為了保障工作的順利推進,上級政府不斷向下級政府做各種許願承諾。如廣東承諾,住房資訊數據只做數據統計、分析和匯總,並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設置查詢服務許可權,要求各地“消除顧慮,積極主動按要求完成數據集中”。

  而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更曾向各地長官發願,“只有市委書記、市長和住建部門負責人都同意,同時輸入,才能把某一個人的住房資訊調出來”;副部長齊驥曾提出,“部、省(區)集中的資訊數據只做數據統計、分析和匯總,不提供查詢服務,查詢服務仍按現有的規定實行屬地查詢。各市縣主管部門要消除顧慮,積極主動按要求上報數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房地産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姜萬榮也曾表示個人住房資訊系統數據採集要“堅持安全第一”,要建立健全資訊安全管理制度,實行資訊系統使用、運作維護和管理人員實名制度,加強工作人員資訊安全、保密責任的培訓,加強資訊系統用戶身份認證和許可權控制管理制度,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建設確保資訊安全。

  儘管如此,仍無法消除各地地方政府官員的焦慮,住建部官員被他們頻繁問到“這個系統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這樣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該資訊系統早已實現從住建部查詢各地已聯網城市住房資訊情況,但原則上只能由上級政府查詢下級政府轄區資訊,且不允許跨區查詢。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