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資訊化戰爭時期,(集團軍番號)這種低級的保密,已經沒有太多秘密可保,已經不算什麼秘密,所以就這樣解密了。據《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介紹,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師(旅),集團軍1985年組建,由師、旅編成,隸屬軍區,為基本戰役軍團。
2009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60 週年閱兵式上,我陸軍裝甲兵部隊接受檢閱。(資料圖片)本報記者周民攝
1月15日晚,央視新聞頻道官方微博發佈消息:“我軍陸軍集團軍番號今起解密。”消息稱,從15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番號可以對外公開使用,陸軍集團軍番號不再以“某”替代。消息一齣,立即引起國內外強烈關注。番號公開負面影響是否存在,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昨天,本報專訪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詳解番號公開背後的“秘密”,併為您詳解我國陸軍集團軍的演變之路。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商西
專家揭秘
資訊化時代中番號已非秘密
京華時報:為什麼集團軍的番號現在才公開?
李大光: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正常的發展過程。過去老是從保密的角度考慮,老用代號,用“某”,認為不宜“直呼其名”,從我國傳統來説這方面也比較注意。在機械化戰爭時期,這種保密起到一定作用,因為那時候技術裝備比較落後,在這方面有所保留,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如今是資訊化戰爭時期,(集團軍番號)這種低級的保密,已經沒有太多秘密可保,已經不算什麼秘密,所以就這樣解密了。
京華時報:番號的解密意味著什麼?
李大光:表明我國軍隊的透明度不斷增加,更加開放、透明、自信,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京華時報:現在只公開了集團軍的番號,今後更低級別的番號會不會公開?陸軍之外,空軍和海軍的番號會不會公開?
李大光:這屬於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順其自然。
京華時報:番號公開有沒有一些負面影響?
李大光:番號就是作戰部隊的一個稱號,沒有玄機,公開沒有負面影響。
京華時報:從軍事透明化的角度看,哪些需要保密,哪些應當透明?
李大光:按照保密規定,可以公開的就可以公開。番號是非常低級的秘密,沒太多秘密可保,但部隊一些具體的資訊,像人員數量、裝備配備、作戰計劃等,是實實在在要保密的。
京華時報:看到網上介紹,像第1集團軍是甲類集團軍,第12集團軍是乙類集團軍,請問甲類和乙類的區別是什麼?
李大光:甲類和乙類是級別的高低,配備和完善情況不同,甲類配備人員比較齊備,是相對完善的集團軍。
京華時報:集團軍番號和代號的區別是什麼?
李大光:過去保密要用代號,番號公開後,這就多此一舉了。
背景連結
2006年公開我軍規模
《2006年中國國防白皮書》首次對外公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共有18個集團軍。
此前,《2002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曾介紹,人民解放軍建立於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僅由陸軍組成。陸軍主要擔負陸地作戰任務,分野戰機動部隊、海防部隊、邊防部隊、警衛警備部隊等。野戰機動部隊的編制序列一般為集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陸軍集團軍中,師為基本戰術兵團,旅為戰術兵團,團為基本戰術部隊,營為高級戰術分隊,連為基本戰術分隊。
據《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介紹,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師(旅),集團軍1985年組建,由師、旅編成,隸屬軍區,為基本戰役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