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用“關鍵一招”實現“中國夢”

2013年01月10日 2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廣東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吹響了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新號角。擲地有聲、發人深思的話語,給人力量,催人奮進。全黨全國人民唯有堅持改革開放,靠改革開放攻堅克難,才能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境界,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改革開放是活力之源

  改革開放創造了年均GDP增幅10%左右的“高增長、低通脹”經濟奇跡,也使我們與實現“中國夢”的距離越來越近

  中國的改革在危機和憂患中起步、發展,中國的開放在質疑和挑戰中突圍、創造。30多年前,中國共産黨人帶領全國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從探索改變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從支援建立經濟特區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改革開放極大地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推動國民經濟駛上了一條高速、健康成長的軌道,創造了年均GDP增幅10%左右的“高增長、低通脹”經濟奇跡,也使我們與實現“中國夢”的距離越來越近。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那樣的挑戰,堅持改革開放是戰勝挑戰、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特別是今天,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入關鍵時期,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迫切需要繼續通過改革開放為我們提供動力來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依靠改革開放源源不斷釋放的“紅利”,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

  各級領導都不能把自己當成“主角”,把群眾當成“看客”,而應把群眾廣泛吸引到改革這個歷史大舞臺上來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黨的十八大勾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當前,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強國之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釋放蘊藏在億萬人民之中的活力和創造力。

  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強國之路,必須堅定信心、凝聚共識,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深層次的改革、深水區的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協調,全面推進。要敢啃硬骨頭,敢涉急流險灘,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

  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強國之路,必須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贏空間,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建設美麗中國。要通過切實深化改革、著力推進開放,不斷推出改革新舉措,加快破除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領域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品質和人民生活水準不斷邁上新臺階。

  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強國之路,必須重視頂層設計,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改革是億萬群眾自己的事業,改革開放中的許多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同改革初期相比,今天的改革具有不少新的特點,問題更複雜,利益矛盾更突出,對頂層設計的要求更急迫。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把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淡忘了。各級領導都不能把自己當成“主角”,把群眾當成“看客”,而應當通過各種方式,把群眾廣泛吸引到改革這個歷史大舞臺上來。在重大改革決策的制定過程中,應吸納民眾參與討論,並注意把專家的見解和群眾的創造結合起來,使改革方案具有更廣泛的民意基礎。

  加快釋放改革紅利

  充分認識實現“中國夢”的內涵和目的,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我們黨一以貫之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追求“中國夢”,説一千道一萬,歸結到一點就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

  現在,我們在民生領域尚有諸多欠賬,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産、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關鍵一招”實現“中國夢”,就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認識實現“中國夢”的內涵和目的,加快釋放改革紅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城鄉居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加快釋放改革紅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最重要的在於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當作改革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多數人利益首先體現在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上。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為此,必須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迴圈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後勁。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實現夢想的征程儘管漫長,但中國共産黨人牢記埋頭苦幹、頑強拼搏、實幹興邦,堅持把改革開放事業傳承下去、發展下去,必能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