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90後烈士資助貧苦生 原擬元旦借戰友手機問候父母

2013年01月04日 09: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為烈士尹智慧。

  陰霾的天空飄著紛紛灑灑的雪花落在尚未潮濕的街道上,這樣的天氣在杭州並不多見。

  外面下著雪,在空調以及人員眾多的影響下,3日上午蕭山匯宇華鑫酒店318室略顯壓抑。

  面對著長槍短炮,被眾多記者圍在中間的邵曉夏追憶著她表弟的點點滴滴。在1月1日蕭山大火中,其表弟尹智慧不幸犧牲,後被公安部追認為烈士。

  在那場不願去回憶的大火中,三名消防官兵罹難,其中1993齣生的尹智慧最小,犧牲時不足20歲。

  “尹智慧,男,漢族,浙江遂昌人,1993年8月出生,2011年12月入伍,職高文化,生前係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蕭山大隊市北中隊戰士,武警上等兵警銜。”

  在官方宣佈追授其為烈士時,幾十字就簡述了尹智慧短暫的一生。但作為一名平凡的消防戰士,尹智慧卻不平凡。

  1993年8月,尹智慧出生在麗水遂昌一個叫柘西上村的小山村裏。尹家並不富裕,父母務農靠種茶為生,為了生計經常常年奔波。

  兒時的尹智慧跟隨表姐邵曉夏一起生活,在比他大8歲的表姐眼中,尹智慧是個懂事的孩子。或許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緣故,“在其他孩子還只知道玩耍的年齡段,尹智慧已經能主動幫家裏幹農活了。”

  在父母不方便的時候,尹智慧還會一個人代父母去上山掃墓,“一座座的掃過去”。

  在回憶尹智慧時,邵曉夏曾幾度哽咽並落淚,只有當記者問起在你眼中表弟他是怎樣一個人時,邵曉夏才會略帶自豪清晰地表述。

  “出發當兵那天,尹智慧胸前別著小紅花,一一和親人告別。”沒有參加表弟出征儀式的邵曉夏感到遺憾,因為她知道那是表弟一生中最開心、最自豪的時刻。

  因為同在杭州,表姐成為尹智慧見面較多的親人。

  “今年7月,他受傷住院的時候我去看過他。”邵曉夏哽咽道,“尹智慧是個要強的人,凡事肯定衝在第一個,受傷在所難免。為了不讓家裏人擔心,我們對老家隱瞞了他的傷勢。”

  儘管尹智慧父母並不知道這次受傷,但他們還是經常在電話中勸兒子,不要太拼命。

  “那次受傷之後,我勸他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太拼命。可他卻説,喜歡出警,喜歡衝在最前線。未來還希望能夠留隊,因為那裏才是他最開心的地方。”邵曉夏回憶。

  入伍一年,尹智慧先後參加各類滅火救援戰鬥300余次,2次受到支隊嘉獎。

  作為從希望小學走出來的山村孩子,尹智慧一直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奉獻社會。當得知共建學校裏一位小朋友因家庭貧困可能輟學時,尹智慧拿出500元津貼資助該名學生讀書,並鼓勵他好好學習。

  500元錢,是尹智慧的全部津貼。

  入伍之後,電話就成了尹智慧與家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一有空他就會打電話回家,説自己在部隊一切都好。”邵曉夏告訴記者,基本上每個星期表弟都會給家人打電話。

  尹智慧還沒有手機,他原打算在新年第一天借戰友畢全程的手機給家裏人打個電話問候一聲。

  但尹智慧父母沒有等到他的問候,卻等到了他的噩耗。

  原本看著兒子日漸長大,在去年1月份尹智慧父母用畢生積蓄造了一座三層房屋,為尹智慧當做“婚房”。

  尹智慧尚未婚嫁,但如今尹智慧卻同父母陰陽兩隔。

  “尹智慧家裏是三代單傳,現在他沒了,尹家的‘香火’也斷了。”邵曉夏的眼角涌出了熱淚。

  “印象中個頭小小的他,竟然如此偉大。”表姐對其如此評價。(記者 古其錚)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