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國民營企業二代“接班”關係中國經濟

2012年12月31日 09:0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歲末年初,浙江天賜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林榮正忙著四處跑貸款。這是一位跟著父親創業、並從父親手中拿過企業“接力棒”不久的40歲“掌門人”。

  “跟著父親創業與自己打拼的感覺真不一樣!”宋林榮説,“我的十幾萬畝有機茶園關係著數千茶農的生計,我們父子之間‘接班’接得怎麼樣,已不再單單是我們家的事情。”

  正如這位年輕的民營企業家二代所説,這些年來一直被當作家族內部事務的民營企業接班問題,正關係中國經濟,牽動越來越多的神經。

  12月下旬在杭州舉辦的一次“對話新生代企業家”的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保育鈞提出,培育新生代企業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

  “中國現有1200多萬企業中,民營企業1025萬戶,佔80%以上;而民營企業當中又有80%以上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中的80%又在今後10年到20年間面臨著接班與傳承的問題。”保育鈞説。

  同樣在“今後10年”左右這個時間段,中國共産黨在十八大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在保育鈞眼中,這些民營企業家二代正是實現這兩個重大“翻番”目標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從‘三個80%’來看,如果民營企業在二代手中跨下來,那麼靠誰來實現兩個‘翻兩番’的目標?”保育鈞説。

  70歲的保育鈞曾擔任過中國民營私營經濟研究會長,對中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有著全面系統的研究。

  保育鈞認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中國出口受阻,高速增長的日子恐怕難以再現,而投資與消費,則要更多地看民營企業。

  在投資方面,一年前,民間投資佔中國固定資産投資的比例超過50%,成為投資的主體。消費方面,目前中國就業的主渠道仍然是量大面廣的民營企業。以浙江省為例,這個省的民營經濟提供了全社會75%的就業。

  顯然,民營企業二代自身也充滿了危機感和焦慮,葛麗萍就是如此。

  這位纖弱且帶著一臉學生氣的浙江紹興女孩家族從事的是畜牧業,她接班了總經理一職。葛麗萍很明確地表示,自己對主業的興趣與專注度沒有父輩那樣強烈,同時也看到了傳統産業需要改造提升的緊迫性,希望走主業與多元化經營聯動發展之路。

  “我有很多新想法想滲透到企業中去,包括在人財物以及制度安排方面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但又怕引起上一代人的反感。同時我對自己的經驗是否管用、判斷是否準確也不是很自信。”葛麗萍説。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中國國內許多地方,政府部門針對民營企業家二代的培育計劃、培訓機構不斷出現。

  江蘇省溧陽市每年都結合節慶活動,邀請海外的民營企業二代回鄉創業;寧波市還曾開設“中小企業傳承與發展”特訓班,學員多是“80後”的民營企業家子女。

  2012年12月下旬,共青團浙江省委從北京請來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保育鈞等專家學者,用“對話新生代企業家”論壇的方式,讓這些中國經濟界的權威同部分民營企業家二代進行了交流與互動。

  “這次對話就是我們培育新生代企業家計劃的一部分,我們還開設新生代浙商高級研修班,目的是要培養一支經營上有本事、責任上有擔當、文化上有內涵的新生代企業家群體。”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王徵説。

  浙江省代省長李強説,新生代企業家培養關係到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成功與否。“可以説,新生代企業家的培養不僅是民營企業的‘家事’、‘私事’,更是關係到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要事’,迫切需要從政府公共管理的高度來加以認真研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