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共最高領導人踏雪看望困難群眾昭示走共同富裕之路決心

2012年12月31日 09:1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上任後第一年元旦前夕的訪問之地。

  習近平專門踏雪登門看望的,是困難群眾。他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貧困地區、心繫困難群眾、心繫革命老區的情懷。”湖南省黨校教授艾醫衛説。

  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第一次外出考察,就選擇了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近日的河北之行,是他的第二次外出考察,考察的主題比較集中,看望的對象也十分集中。

  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的背景下,此舉意味深長。

  “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處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的阜平西距五台山48公里,距北京約300公里,是全山區縣,由西向東雖然僅跨75公里,但海拔落差達到近2000米,自然條件差,21萬人口中有9萬人屬於貧困人口,75%以上的行政村屬於貧困村。

  阜平還是著名革命老區,曾建立了北方第一個紅色蘇維埃縣政權和全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貢獻。

  緊湊的行程裏,習近平29日連夜在縣城簡陋的會議室召開小型座談會,聽取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扶貧工作情況彙報。他還頂風踏雪來到位於太行山深處的兩個貧困村,入戶看望困難群眾,送去了慰問品。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時間緊迫,只剩下不到3000天時間。而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發佈的有關監測報告,2010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達到80.1%,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實現程度分別為88.0%、77.7%、71.4%和82.3%。

  習近平在阜平考察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扶貧對象大幅減少”——十八大報告同時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時的“扶貧”新目標,並要求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分析人士指出,實現這一要求,任務無疑十分艱巨。2011年,中共中央決定將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按照新標準,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685萬增加到1.28億人,佔農村戶籍人口的13.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扶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贏得國際的廣泛認可。然而中國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很突出,扶貧開發工作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

  2011年公佈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連片特困地區是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主戰場,包括六盤山區、秦巴山區等11個區域的連片特困地區。阜平就地處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

  “總書記的到來,深深鼓舞了我們。我們將以貧困村和貧困戶為主要對象,以集中連片地區為主戰場,全面加快脫貧致富步伐。”阜平縣委書記李寧太説。

  他同時呼籲,由於貧困人口基數大、點多面廣、貧困程度深,建議在政策方面加大傾斜力度,在資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人才培養和人才輸入上給予支援,加大社會扶貧力度。

  據悉,《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剛剛獲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

  “這必將給老區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和紅利。”李寧太説。

  “新一屆領導人求真務實,從改革開放到扶貧攻堅,如果一步步認真抓下去,一點一滴真正抓下去,中國就很有希望。”艾醫衛説。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