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你增收了嗎?——讓居民走出工資增長財產縮水的尷尬

2012年12月27日 13:2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2013年增收前景

  企業用電量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加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加……近兩個月來的一些數據預示,我國經濟正處于溫和復蘇的軌道上。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專家認為,明年的收入前景不僅取決于經濟形勢好轉,更要依靠改革,進行增收“挖潛”。

  ——收入分配改革或將為更多人“增收”。

  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和勞動報酬比重,縮小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方向。

  建立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建立起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鼓勵實業發展,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勞動者收入都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而通過破除壟斷、打擊取締非法收入,則是縮小收入差距的必經之途。

  ——新型城鎮化推進,或將為居民“增收”提供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多次提到推進城鎮化步伐,專家認為,這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提供了動力。

  “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實際拉動居民收入增長,城鎮化會逐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城鎮化不僅能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並且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服務業比重。“服務業比重加大了,也就增加了就業的機會,進而能夠讓百姓增收。”

  ——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性收入。

  近期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今後一段時間,農民收入至少應與城鎮居民收入同步增長,並力爭超過。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改革徵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資產。”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黨國英說,“關鍵是要賦予農民跟地方政府‘討價還價’的權利,通過談判來確定徵地補償標準,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