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個人資訊洩露 網路是重災區

2012年12月19日 14:5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視覺

  編者按:通過網路買賣個人資訊、詐騙、侵犯隱私、散佈謠言甚至人身攻擊,不僅危害了國家資訊安全,影響社會安定,也為公眾帶來巨大困擾。

  近日公安機關公佈一批網路犯罪典型案例,從中可以看出,完善法律,加強監管,建立網際網路秩序刻不容緩。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大範圍普及和迅速發展,網際網路領域資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近日,公安機關公佈了多起典型案例。

  網購個人徵信記錄,多地現非法刷卡套現牟利

  2012年5月16日,江蘇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網安大隊民警發現,有人在網上發佈資訊,雇人從郵局取掛號信,每封酬謝200元。調查發現,嫌疑人打算雇“馬仔”辦理假身份證,到郵局等地點取掛號信、快遞,同時在網上尋找並購買個人銀行徵信系統相關資訊。

  經查,嫌疑人涉及湖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等地。2012年5月17日,南京市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許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據介紹,許某等人通過辦理假身份證冒領受害人申辦的信用卡掛號信,並在網上購買受害人的個人徵信記錄(包括個人身份資訊及銀行資訊)等資料,激活信用卡,刷卡套現牟利,對信用卡管理秩序、公民財産權利造成了巨大損害。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低價買高價賣,個人資訊網路買賣已成利益鏈

  2012年3月15日,上海公安機關在辦理一起信用卡詐騙案時發現,犯罪嫌疑人用於作案的大量公民個人資訊均購于網際網路,由此發現一個非法出售個人資訊的犯罪群體。辦案民警通過追蹤定位,查明有大量的公民個人資訊、機動車主資訊、學生學籍資訊及大量企業資訊等被非法銷售。通過網路以每份60元—200元不等的價格買進,再以150元—300元的價格販賣給下家,嫌疑人從中獲取非法利益。

  3月至8月期間,公安機關先後抓獲涉案嫌疑人段某某等31人,並成功抓獲負責某衛生局資訊數據系統運作維護的嫌疑人張某某。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