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王岐山將赴華盛頓 中美換屆後首次高層接觸受關注

2012年12月18日 10: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將赴華盛頓,出席于18到19日舉行的中美商貿聯委會,預料奧巴馬等美國政要將與他會面。分析認為,這是中美兩國領導層換屆後的首次高層接觸,一方面顯示了雙方有意繼續保持已有協商機制的暢通,同時也將就新時期中美合作廣泛交換意見,值得高度關注。

  中共新領導層首度訪美 “承上啟下”意義凸顯

  本屆商貿聯委會由王岐山將與美國商務部代理部長布蘭克、貿易代表柯克共同主持。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表示,此番中美高層互動具有特殊含義,“我相信王岐山副總理會傳達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們新一屆的中共領導人會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歡迎美方前來投資,在中國市場公平競爭,我們對發展中美經貿合作是充滿了期待。”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也指出,在美國大選結束和中共十八大閉幕之後舉行的本屆中美商貿聯委會,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王岐山副總理將率由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代表團訪美,表明瞭中國政府對中美經貿關係的高度重視,將向美方傳遞中方進一步發展中美經貿合作的積極願望。

  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認為,在領導層換屆的背景下,未來一個時期,中美關係能不能保持正常運轉並且為今後的工作打開好的局面,中美之間的政策協調更加重要,“在此時期,中美高層也需要及時地進行一些資訊的傳達和交流。”

  其實,除了此次王岐山赴美磋商中美經貿議題,在中共十八大閉幕後的一個月來,美國企業家代表團、前財長鮑爾森、前總統卡特、副財長佈雷納德等相繼訪華,在中共新領導層履新以來的外事活動中,頻繁會見“美國客人”的特點也較為突出。

  中美經貿合作競爭並存 分歧摩擦需務實對話

  作為中美兩國政府在經貿領域最早建立的對話機制之一,中美商貿聯委會自1983年舉行首屆聯委會以來,雙方已成功舉行22屆聯委會。該機制對擴大雙邊經貿合作、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兩國貿易摩擦的“滅火器”。

  就中美經貿關係來看,如今中美兩國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據中方統計,2011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4466億美元。但是伴隨經貿關係的深化,中美間經貿摩擦的頻率也在增加。

  “連任後的奧巴馬,面臨國內棘手的經濟和財政問題,傳統上經貿是中美關係的‘穩定器’,但是目前中美在經貿領域的競爭正在凸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峰表示,經貿領域中美合作與競爭並存,在這種情況下務實的對話溝通就更顯重要。

  朱峰稱,王岐山此次訪美,一方面是為取得本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的既定目標,另一方面也在表明,保持中美已有的協商機制的延續對中美雙方經貿關係的積極意義。

  關鍵年份高層互動頻密 避免誤判需完善對話機制

  今年是尼克松訪華和中美“上海公報”發表40週年,年初,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來訪的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蓋特納時,用“關鍵一年”來強調今年對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意義。

  時近歲末,王岐山此次美國之行,也是延續了今年以來中美高層頻繁互動的趨勢。今年2月,習近平成功訪美,拉開了今年中美高層互動的序幕,之後中美兩國元首分別在出席核安全峰會和G20峰會期間實現兩次會晤,此外,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今年裏兩度來華訪問,中美兩國防長也在今年實現互訪。

  除了高層互動,中美各領域溝通對話機制以保持暢通,就在本屆中美商貿聯委會召開前夕,第13輪中美防務磋商在美國舉行,而在今年5月,中美兩國在北京成功舉行了第4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對於未來一個時期中美關係的走向,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除了保證現有的各個層面的溝通機制暢通以外,還要擴大充實機制化的對話渠道,來管控分歧,擴大合作,避免戰略誤解誤判。(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