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我們身邊還有多少塑化劑?

2012年11月29日 09:0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白酒生産環節會混入塑化劑,其他食品的生産線上是否也存在同樣的風險?別讓其他食品因塑化劑重蹈覆轍

  白酒塑化劑風波使公眾對食品安全本已脆弱的神經,再次受到刺激,對塑膠製品疑慮重重。婆婆把家裏的塑膠杯子、盤子都換掉了,盛油的瓶子也換成了玻璃製品。連上小學的侄女看著裝餅乾、話梅的塑膠容器也頗有意味地説:“塑膠製品是把雙刃劍啊!”

  此次白酒塑化劑超標與前次始於臺灣的故意添加不同,屬於生産過程混入。雖非主觀惡意,但也表明對生産過程品質管理不嚴,對於食品生産環節可能潛藏的塑化劑超標隱患缺乏有效控制。那麼,白酒生産環節會混入塑化劑,其他食品的生産線上是否也存在同樣的風險?

  在塑膠製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塑化劑超標風險可謂無處不在。塑化劑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助劑,廣泛用於提升塑膠製品的柔韌性。它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醇類。去年,源起臺灣的塑化劑問題讓我們第一次認識了這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可能傷害到我們的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甚至導致基因突變,引發癌症。此後,相關部門緊鑼密鼓地開展研究,確定有關標準,為監管提供了依據。

  客觀地看,在經歷了一次次食品安全風險之後,有關監管部門的職責清晰了,相關的檢測標準逐步健全了,對問題食品的排查迅速到位了,對責任人的處理嚴厲了,誠信體系和舉報制度也陸續建立了。但是這種處置方式還僅停留于一時一事,著眼于儘快消除眼前的麻煩,對原因的搜尋和認識也僅僅局限于出問題的某一種食品。還做不到深究問題的根源,徹查可能波及的其他食品,防患于未然。比如,塑化劑具有脂溶性,那麼廣泛用於食用油的塑膠桶、塑膠瓶是否安全?食用油中的塑化劑含量是否符合標準?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