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李傑:中國航母未來發展需滿足海上作戰任務需求

2012年11月28日 08:15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7日下午,海軍軍事專家李傑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中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成功”為題與網友進行線上交流。李傑稱,將來我國航母數量還要繼續增加,至少要三艘或三艘以上,一方面為了擔負海上作戰任務,另一方面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

  李傑提到,目前美國在發展其最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應用了百分之六七十的高新技術——其核動力可50年不必更換鈾,武器裝備是新概念武器,類似于科幻影片當中的太空戰、鐳射炮、電磁軌道炮,艦載機F-35C、F-35B的彈射方式採用電磁彈射,另外還要搭載無人機,其將來絕對是一款全新的航空母艦。

  前不久美國第一艘“企業”號航母退役,雖然還有十艘航母,但美國認為將來在其財力不斷削減的情況下,靠現有的十艘高性能、大噸位航空母艦,為它的全球霸權服務,也僅是勉強夠用。因此美國加大力度提升“福特”級航母的整體性能,依然要維護它的全球利益。

  李傑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絕不能和美國搞軍隊競賽或搞硬的對抗。但我們同時要發展自身的軍力,尤其是海上力量。我們要有效維護我們的海洋權益,特別是我們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當中唯一一個領土沒有統一的,我們仍有太多需要維護的海上利益。

  一年多以來,南海問題、東海釣魚島問題,以及我們的海上通道問題,都需要強大的海空軍力量來進行維護。李傑認為,將來我國航母的數量還要繼續增加,至少要三艘或三艘以上,首先保證我們在戰時或者危機、緊急情況下,能夠擔負海上作戰任務。而且我們的航母,必須在出動以後就能夠投入局部海域當中,能夠顯示力量或形成一定的制空、制海的能力和優勢,我們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海戰結果。

  另一方面,我們也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負責任的大國,將來要承擔更多的國際主義義務,如搶險救災、反恐反海盜任務等。李傑舉例,像美國在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嘯中,第三天就派出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將來若條件具備,我們遇到這種情況也要派出航母或兩棲攻擊艦等。

  2004年,美國在印尼分發的很多物資都是中國捐助的,但當時我們沒有大艦艇,只能靠美國航母用直升機或兩棲攻擊艦分發給當地的老百姓。將來我們承擔國際主義義務會越來越多,我們的海上力量,特別是大型戰艦,需要利用的地方也越來越多,這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張潔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