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港澳臺輿論高度關注中共産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

2012年11月17日 08:2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5日上午,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産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在人民大會堂同採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面。16日出版的香港、澳門、臺灣各大報紙對此高度關注,紛紛在重要位置大幅報道,發表社評或社論。

  香港《大公報》發表社評説,新領導集體年富力強、從容自信。習近平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具説服力和誠意。習近平用他發自內心的、對歷史和人民的無限深情和巨大承擔作出論述和承諾;因為他眼中有人民、心中有人民,人民才會被他的講話所感動。

  香港《文匯報》的社評説,新領導集體大都有過基層工作的經歷。他們既對基層群眾具有深厚感情,又深刻了解中國國情。他們的教育背景以及從政後的磨礪,又使他們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具有應對和處理各種複雜矛盾的智慧與技巧。習近平講話中“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的生動比喻,標誌著中共新領導集體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集體,將會帶領中國人民繼續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明報》社評指出,習近平講話形式和內容都有新意。他的講話對人民念茲在茲,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同時表示要著力解決黨內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問題。這些話,都説到人民的心坎去了。

  《經濟日報》社評説,對一般民眾而言,更關心的是新領導層在未來任期內,如何帶領中國再邁步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其實相當清晰,就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産生活困難。

  《星島日報》發表社論説,中央把治國總方針定為追求百姓生活的改善,管治要以民為先,這個取向值得肯定。國家大局如此,香港小局也不應偏離。無論是內地人民抑或港人,都希望在民生、民權、社會、法制、政治等不同層面都可以大力提升。

  澳門輿論高度關注中共産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澳門日報》在題為《繼往開來,打造幸福民生》的社論中説,在中國重要的發展時刻,中共順利完成了一次內外關注的領導班子交接。十八大所描繪的各項重大歷史任務,將在新班子的領導下實施。

  社論特別提到習近平的講話態度懇切,用意深遠,不僅談了他接棒後的幾個重大責任,而且“人民”成了他最多的用詞,凸顯了為人民打造幸福生活和從嚴治黨的施政理念。

  《市民日報》在社評中説,習近平的講話,簡潔明快,用更為貼近民眾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從中不難看出平民化的作風。社評認為,中共十八開啟了國家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澳門社會應把握機遇,配合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將澳門建設得更美好。

  16日出版的臺灣《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均在頭版頭條的顯要位置對相關消息予以報道,並配發了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亮相的照片。

  《聯合報》在頭版頭條以《習近平接班 許“美好生活”》為題,刊載特派記者發自北京現場的報道。報道説,習近平15日上午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內容貼近人心,重心在許民眾一個未來。

  該報還在內頁辟出三個專版,對習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5日與中外記者見面以及當天國共兩黨領導人電文互動等內容,進行了詳盡的報道和解讀。

  《中國時報》也在其十八大特別報道中認為,習近平在講話中談及社會民生議題,更不避談中共黨內面臨的貪腐問題,通過電視轉播,展現了中共新世代領導人的新形象。

  中國共産黨的對臺政策也是島內媒體關注的熱點。《中國時報》15日發表文章認為,近幾年兩岸雙方良性互動,開啟了兩岸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歷史新頁。進入新的時期後,兩岸“勢必將延續良性互動架構,共同開創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