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十八大現場:新聞中心“民生日” 四高官回應熱點

2012年11月13日 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1月12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黨組書記姜偉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朱之鑫,環境保護部部長、黨組書記周生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楊志明介紹中國民生領域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發 杜洋 攝

  12日,十八大繼續舉行代表團分組會議,而十八大新聞中心卻迎來了“民生日”。

  當天下午,十八大第四場記者招待會的主題瞄準了中國的民生問題。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四位重量級官員,共同亮相答問中國民生。

  為了能充分解答記者對於民生的關切,在簡短的開場白後,記者會便直接進入答問環節。主持人王國慶説:“前面開場白非常簡短,四個人只用了12分鐘,保持良好勢頭,讓我們的記者朋友更多的時間提問。”

  四位官員就戶籍制度改革、保障房建設、房地産調控、就業、收入分配改革、環保等與民生相關的熱點問題,坦率作出回應。

  就業是民生之本。當記者問及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時,楊志明坦言,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開始顯現,“今年,高校畢業生近700萬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相互交織,給就業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

  不過,楊志明更多的還是談及中國為解決就業所採取的四項措施,並指出在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對於就業問題的解決之道,“要下決心走出一條量的增長和質的提高同步發展的就業新路。”

  “新一輪醫改已經啟動了三年,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被認為是十七大以來在改善民生領域的最大亮點。但是也有群眾反映,實際感受並不明顯。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有記者就“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向朱之鑫發問。

  朱之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認為,一是城市特別是城市中的大醫院看病還比較難、比較貴;二是醫保水準還比較低與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保健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隨即,朱之鑫談了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他指出,下一步醫改要重點推動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三方面改革,“力爭使90%的群眾看病能夠在縣域內得到解決”。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保障房建設、分配和品質一直是公眾關心的話題。面對這種關切,姜偉新也作出回應。

  “中國城鎮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應該説進展順利。”姜偉新隨後用一串數字作了解釋。他指出,中央政府決定“十二五”期間要建設3600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2011年已經開工1000萬套,今年開工了700多萬套,明年計劃開工數有可能在600萬套左右。

  對於分配管理,他坦承存在一定問題,並承諾“盡可能把分配管理工作做得好一些”。

  有記者就提及近年來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中國社會如此之大,想找一兩個典型説明某種問題,那很容易。我們要做客觀分析,從必然性和偶然性上來分析。”周生賢坦言,當前,中國經濟社會事業已經大為發展,在環境方面正處在敏感時期。

  隨後,他直陳誘發這些事件的原因,指出下一步預防此類事件發生的措施,並表態:“今後,環保部門將積極主動配合有關牽頭部門,全力以赴,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做好社會風險評估。”他表示相信,“這些工作落實了,突發性群體性事件這種情況會相對減少一些。”

  在約100分鐘的時間裏,四位官員回答了境內外9家媒體記者的提問。直面問題,坦陳工作中的不足,直擊解決問題的關鍵,繼續做好工作的誠懇表態,這樣的話語在記者會上頻現。

  記者會結束後,意猶未盡的記者還堵住四位官員開了一場關於民生問題的“臨時記者會”。在這個加場的記者會上,四位官員又對民生領域的問題作了進一步闡述和補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