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權力要想不被濫用,就必須接受監督

2012年11月13日 0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權力要想不被濫用,就必須接受監督。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建立健全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這是我們黨拒腐防變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自覺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不斷拓展監督範圍、增強監督有效性,確保權力運作的公開化、規範化。在監督主體上,已經從單純的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發展到全黨監督、全民監督。在監督內容上,已經從個別領域拓展到黨和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在監督方式上,已經從事後監督發展到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從內部監督發展到公開監督,逐步實現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的有機統一。所有這些,歸結起來就是要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

  之所以要讓人民監督權力,是因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在我們共産黨人的心目中,人民就是太陽,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為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我們黨支援和保證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加強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具有主動性、客觀性、廣泛性和及時性,監督範圍最廣、時效最長、成本最小、資訊最真,而且永遠不會被腐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反腐倡廉建設之所以取得顯著成就,關鍵就是讓人民監督權力,體現了人民的力量。

  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是讓人民監督權力的必要條件。如今,全國基層黨組織黨務公開覆蓋率達98%。在黨的領導下,政務公開已經作為政府施政的基本準則,所有政府工作都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事項,一律向社會公開。2011年,有92個中央部門公開了部門預算,90個中央部門公開了部門決算,98個中央部門和北京、上海、廣東、陜西等省市公開了“三公”經費使用情況。這些舉措,讓人民群眾更加方便地監督政府工作,對於保證權力正確運作、防治腐敗發揮了重要作用。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