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釣魚島走向風平浪靜的關鍵

2012年10月10日 08: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7日6時許,中國漁政201船的11名漁政人員在朝陽的沐浴下,伴隨雄壯的國歌,徐徐升起五星紅旗。中秋、國慶長假期間,5艘中國漁政船堅守在釣魚島護漁維權第一線。新華社記者董峻攝

  日本一手釀成釣魚島事態,使中日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兩國有識之士曾期待借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的契機推動兩國關係邁上新臺階,這一願望幾乎成為泡影;兩國關係曾由於日方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多次陷入“政冷經熱”的狀態,現如今,由於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錯誤行徑又演變為“政冷經涼”;雙方在一些重要雙邊和多邊領域的合作受到影響;兩國國民的對立情緒也愈加明顯。

  日本有媒體用“騎虎難下”來形容中日雙方目前圍繞釣魚島問題出現的立場對立和關係僵局。這一成語並不能準確描繪中日雙方在釣魚島爭端中的處境,但卻能説明在國際爭端的敏感時期,人們往往聚焦于爭端雙方立場的尖銳對立和互不相讓。

  通過釣魚島事態,中日關係的脆弱性暴露無疑。這種脆弱性主要來源於三個因素:歷史問題、領土問題和地緣政治。這三個因素如果處理得好,中日關係就會得到相對平穩的發展;相反,中日關係就會風波驟起,麻煩不斷。中日關係40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前,日本國內政治“右翼化”傾向更進一步加重了中日關係的脆弱性。

  這種脆弱性顯然不符合中日雙方乃至整個地區的共同利益。能否減少這種脆弱性,關鍵在於雙方能否切實遵循40年來中日兩國形成的“四個政治文件”:這包括1972年9月29日發表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8月12日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11月26日發表的《中日聯合宣言》以及2008年5月7日簽署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

  上述“四個政治文件”的核心精神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能否把這一精神應用到釣魚島問題的處理上,將決定能否在釣魚島問題上實現風平浪靜。對於日本來説,靠歪曲歷史來證明“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靠否認歷史來證明中日之間不存在“擱置爭議”的共識,靠無視現實來否認存在釣魚島爭議,甚至靠單方面行動強化日方的主張,都背離了“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損害了兩國戰略互信的基礎,毒化了兩國務實合作的氣氛。

  誠然,中日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基本立場短期內難以彌合。但在國際爭端中,在雙方立場對立的表像下,往往存在足夠的共同利益促使雙方走到一起,緩和矛盾,為雙方追求共同利益甚至各自利益創造條件。這需要智慧和決斷。現階段,兩國圍繞釣魚島問題應更多地聚焦于共同利益,而不是強化對立立場。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釣魚島事態只會愈加激化。從利益出發,中方不願激化事態;從立場出發,中國不怕激化事態。

  中日雙方的最大共同利益是實現和平發展。中國已把和平發展作為長遠的國家戰略,日本是否把和平發展作為長遠的國家戰略卻處於一個重要的選擇關口。從中日兩國發展和地區合作的長遠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好釣魚島問題至關重要。目前,要使釣魚島重歸風平浪靜,日本唯有做到:承認爭議,擱置爭議。(作者華益文為國際問題專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