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海軍軍事專家:航母服役對解決島嶼爭端將産生重要作用

2012年09月19日 08:16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專訪海軍軍事專家李傑,他談道——

  中國第一艘試驗訓練航母正式服役已為時不遠,這是我們海軍歷史和海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戰略意義的節點,航母的入役與運用對於中國今後解決島嶼爭端、維護海洋權益將産生重要的影響與作用。

  航母的服役和使用,將從整體上提升海軍的作戰能力,改變傳統海戰思維的理念。航母入役並非只是一種新型大艦的增加,它的加入與使用,會使我們海軍的作戰樣式、體制編制、兵力結構、軍事理論、後勤保障和裝備等諸多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質的變化。

  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編隊,是海上立體戰鬥群。巡洋艦、驅逐艦這些傳統的大中型戰艦,儘管有著不俗的反艦、防空、反潛等能力,但並不具備制空權。而航母編隊的增加對於海軍兵力兵器而言,不僅拓展了海上方向的打擊力與防禦力,還使海空力量得以有機結合;加上資訊化融入,將使海上的作戰能力呈幾何級數的增加。

  具體到中國新型航母來説,它剛剛完成了十次海上試驗。航母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巨”系統,作為我們的第一艘航母,服役之後主要從事訓練和科研任務,形成戰鬥力恐怕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航母的服役和使用,對於鞏固中國的大國地位來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後,隨著航母的不斷服役,會讓我們在海上的整體力量有明顯的飛躍。海上力量不只是海軍力量,還包括海監、漁政、海事等海上不同部門執法力量以及空中力量等。這些力量的綜合使用與配合,再加上具有中遠海行動優勢的航母戰鬥群,將能夠大幅推進我們海洋方向的防禦縱深。 有效地維護不斷拓展的國家海洋利益。

  近年來,我們的海軍編隊曾進行全球訪問,與不少國家舉行過聯合訓練與演習,我們的醫院船也參與過一些地區的救援和醫療服務。如果各型大艦數量進一步增加,性能不斷提高,中國海軍實施人道主義救援、維護國際航道安全與暢通的能力將增強,從而將更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承擔負責任大國的義務,更有效、突出地發揮大國的作用。

  像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美國的航母、兩棲戰艦到印尼進行救災支援,而我們當時缺乏大艦,大量的救援物資是通過他們的直升機分發的。2010年的海地地震,美國不僅有航母參與救災,還派出了醫院船和兩棲攻擊艦提供醫療救護。

  現在,隨著性能的發展和應對手段的增多,航母編隊不單純只在戰爭領域發揮作用,還能夠承擔大量的“非戰爭性任務”。比如在反恐、反海盜、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撤運僑民時,航母編隊都有越來越出色的表現。(記者 張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