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新京報:公眾警方都不能被“愛國熱情”所綁架

2012年09月17日 08:3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社論

  從網上、網下主流輿論的表現來看,理性、守法愛國幾乎是一致的共識。這充分説明瞭當下的主流民意。

  昨日,北京仍然有不少民眾到日本大使館表達抗議,而民眾在理性地表達愛國熱情的同時,亦配合公安幹警的引導,北京街頭仍然是秩序井然。昨日,國內其他一些城市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這個週末,大家相當於以各個城市為“講堂”,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課”。在這一課中,很多公民以實際行動向大家傳達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國。昨天,很多人舉著“理性愛國,反對暴力”的標語;有位女士看到花壇被人推倒了,就俯下身,將摔在地上的小花和泥土,再捧回花壇。

  顯然,愛國需要表達對日本政府非法“購島”行徑的抗議,而不是給自己的國家製造混亂。愛國不是虛幻的口號,也在上述實實在在的行動之中,需要尊重他人的財産權利,維護公共秩序,呵護屬於公眾的花花草草。

  同樣值得肯定的是,昨天,大多數公民和公權力機關,均勇敢地和“打砸搶”等各種“非理性愛國”行為,用法律做了立場鮮明的切割。

  有的公民看到有人欲搞破壞,就及時制止,有的公民拍下了打砸者的照片,提交公安部門。很多地方的公安部門也明確表態,對膽敢乘機搶掠,趁火打劫等違法犯罪分子,將嚴懲不貸。昨日,“廣州公安”發佈微博稱,“警方控制多名打砸人員”。

  顯然,無論是公眾還是警方,都不能被極個別人的“愛國熱情”所綁架,不能因為他們打著愛國旗號,就拿“打砸搶”沒有辦法。愛國崇高、偉大,但是,民眾所有的愛國行為都應置於法律框架之下,地方執法部門也應守住法律的底線。

  前兩天,有些地方之所以會出現一些混亂,或與當地執法部門、人員認識不清有關。一些執法者或許害怕控制那些“打砸搶的愛國者”,而被扣上“漢奸”、“打壓愛國行為”等帽子。這一思想包袱,其實不必要。那些打著愛國名頭行暴力之實的人,大多數公眾都十分反感,大家都不願意看到,原本正大光明的愛國行動被這些人潑上污水,執法部門將其繩之以法,可謂民心所向。

  因而,在民眾表達愛國熱情的時候,執法者嚴格執法,維護好公共秩序,保護好公民的合法財産,也是一種愛國。事實也證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公安部門的做法,得到了民眾的認可。

  從這兩日網上、網下主流輿論的表現來看,理性、守法愛國幾乎是一致的共識。這充分説明瞭當下的主流民意和社會心態——人們希望愛國而不破壞社會安定,珍視得來不易的發展成果和私人財産,因而,厭惡暴力以及那些煽動仇恨的人。那些“寧可華夏遍地墳”、“寧可華夏不長草”等極端非理性的口號,也同樣不得人心。儘管,打這些標語口號者或許並不違法,但是,這其實是那些“非理性愛國”行為之奧援,不應鼓勵和提倡。

  民眾表達愛國熱情,抗議的本應是日本政府的非法行為,而不是將矛頭對準國內,對準在華的日本人和企業。公眾和執法部門在愛國的實踐當中,成長、成熟,就應該勇於和“非理性”愛國切割。

  用理性去愛這個國家,才能讓民意表達的焦點更加準確、集中;用理性愛這個國家,每一個公民的權利才有保障,社會才會富有生機,國家也才會更加強大。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