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公安部首談“隨手拍”:被拍基本沒有被拐兒童

2012年08月29日 13:2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自開展以來就伴隨諸多質疑(資料片)

  新聞源:昨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通過官方微博首次就自去年在微博上興起的“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行動發聲。該局官方微博表示,自這一網民自發行動開展以來,被拍的基本沒有被拐兒童,建議“發起人一定要謹慎從事,不能讓愛心廉價支付,更不能讓無辜者心靈受傷。社會需要愛心,同樣也需要尊重。”

  記者陳學超整理報道去年春節期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于建嶸教授倡議併發起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受到眾多網友支援,並在微博上形成熱潮。各地網友紛紛將乞討兒童照片上傳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蹤的父母能借此資訊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警方也開始關注這一現象,並在本地媒體的聯動下,對流浪乞討兒童進行排查。

  不過,自行動開展以來,社會上的爭議之聲從未停止。因效果乏善可陳,“隨手拍”被疑終將成為一場“鬧劇”。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閭丘露薇曾就此提出過自己的幾點疑慮:1、未經監護人同意,傳播未成年人照片不妥,有些國家地區會惹官非。2、未經法庭定罪,連犯罪嫌疑人都有隱私權。3、社會到底是要“寧可錯殺一千”還是“寧可不損害一個無辜”?4、報警,警方不作為,投訴。5、兒童乞討,不止拐帶,親人是否應承擔法律後果?

  眾多律師也曾就此提出擔心,認為網友的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隨手拍照將公民照片上傳至網路,質疑其為“拐賣兒童的犯罪嫌疑人”的做法,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並不值得提倡。

  活動發起人于建嶸曾就此回應稱,很多人目前還存在一個誤區,“我們的行動不是‘打拐’,因為有的流浪乞討兒童並不是被拐賣的,我們的目的是讓那些兒童離開乞討,得到社會的救助。”

  不過,他的這一回應並未能平息爭論。

  今年8月20日,有網友發佈微博稱,在北京731路公交車上看見一位小女孩邊哭邊喊“找媽媽”,她和同行的中年婦女口音不同,婦女“不敢正視他人”。該網友稱,婦女假裝打電話説,“是媽媽嗎?我們很快就到了,她哭了,來跟媽媽説句話”。但她剛把手機湊到女童耳邊就收了回來。因懷疑女童遭遇拐賣,這名網友將女童的照片發到網上並報警,引發網友數萬條轉發。

  後經警方核實,女童並非被拐兒童,與其同行的婦女為其姑姑,當日是該婦女將女童從中關村接回住地。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昨日發佈的微博引用了該網友上傳的圖片,並就此對“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行動提出建議。微博稱,“隨手拍”行動中,“被拍的基本沒有被拐兒童。網上如潮般的公益熱心感人肺腑,但發起人一定要謹慎從事,不能讓愛心廉價支付,更不能讓無辜者心靈受傷。社會需要愛心,同樣也需要尊重。”

  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轉發了該微博,並評論:“贊成。發現疑似被拐兒童可當場詢問或報警核查。”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