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上勞動模范後,孔祥瑞從後臺走向前臺,他的事跡為更多人所了解。但對于熟悉他的隊友們來說,孔祥瑞還是過去那個對工作要求近乎苛刻,執迷于技術改造創新的“孔隊”,並沒有太大變化。
孔祥瑞家住天津市區,距港口有40多公里。平常他總是第一個到碼頭、又最後一個離開現場。去年夏天,他因為腰椎間盤突出住院,此時正值生產最繁忙的時候。他不顧醫生勸告,病情稍微好轉就堅持出院,忍著腰痛回到隊里堅持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全隊創出單班作業量突破10萬噸、7月裝船量突破288萬噸的生產歷史記錄。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作為黨支部書記、隊長,他注重每個員工的發展和成長,把“發展港口、成就個人”的企業文化理念傳遞給每一名員工。無論工作多忙,他都要抽時間與班組長及一線員工交流,並利用業余時間走遍隊里每一個家庭,溫暖每一名員工,在隊里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
隨著年齡逐漸增大,孔祥瑞意識到,只有一個孔祥瑞遠遠不夠,對于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來說,只有人人都是技能專家,這個企業、這個國家才能飛速發展。
順著這一想法,他主動肩負起培養接班人的責任,一對一、手把手帶徒弟。隊內先後涌現出省部級勞模2人,多人成為全國和天津市技術能手。越來越多的“孔祥瑞”走上關鍵技術崗位,延續著新時期產業工人的扎實作風和優良傳統。(記者毛振華)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