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灣學者:臺灣歷史發展是“中國夢”一部分

2013年05月06日 15:32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對於臺灣乃至兩岸關係有何影響?臺灣《旺報》2日舉辦的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均認為,臺灣必須做出改變,也應積極參與其中,中國若不能圓夢,臺灣島也不可能偏安。

  臺灣成功大學教授周志傑認為,習近平的“中國夢”也是臺灣改變“偏安思維”的契機,1949年至今,臺灣歷史發展與社會變遷的總結,其實是廣義“中國夢”的一部分。臺灣應當拋棄“小三”心態即只想享受經濟福利,卻不想承擔“為人妻”的責任,中國若不能圓夢,臺灣島也不可能偏安。

  周志傑並指出,在“中國夢”上,民間非政府組織是臺灣未來可以發揮的切入點。四川地震後,大陸民間組織成長趨勢已擋不了。

  面對“中國夢”,臺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指出,臺灣必須改變政治觀,“你的政治不能建立在民主傲慢上”,臺灣的兩岸觀必須改變。

  臺灣必須改變國際觀,重新真正開放來看國際,要拋卻悲情來看國際,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位置。在“中國夢”築夢的過程中,臺灣可以做得更多。

  臺灣政治大學助理研究員陳至潔認為,大陸在對臺政策方面,所謂“入島入戶入心”會加倍去做,運用民氣,並不完全是壞事,臺灣完全可以順勢而為。在兩岸民間社會對話方面,臺灣學界可以順勢參與制定“夢”的內涵。臺灣專欄作家範疇也表示,在“中國夢”大背景下,臺灣應當順勢而為。 

臺灣頻道 臺灣政局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