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媒:民進黨派系競合加劇 兩岸罩門短期難突破

2013年04月27日 08: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2012年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落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一度成為顯學。然而,隨著民進黨內部派系競合、基本教義派牽制、馬當局不斷失分,加上敗選情緒隨時間沖淡,一年後的今天,除了謝長廷,民進黨內要角對兩岸議題已從積極轉趨保守,儘管交流方向未變,但短期內仍難跳脫“懸空”狀態。

  去年蔡英文在敗選檢討報告中説,“處裏兩岸問題不能坐在家裏想”,形同暗示“民共交流”勢在必行。當時,與蔡親近的羅致政,也以民進黨發言人身分親赴雲南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讓民共交流有脫離紙上談兵的跡象。

  爾後,蘇貞昌參選主席,進一步拋出恢復兩岸事務部、創設兩岸事務委員會,且邀請謝長廷擔任委員會主委,更被解讀為極具善意的“開門”動作。

  去年上半年,綠營交流派勢力抬頭,交流看似指日可待;但保守勢力只是噤聲,並未消失。原本可望由謝長廷主導的兩岸事務委員會,因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對他“憲法各表”多所反彈,使得該委員主委臨時換成蘇貞昌,迄今亦呈停滯狀態。

  面對獨派掣肘,謝長廷不正面衝突,繞道尋求美國對其“憲法各表”的理解甚或認同,盼藉此舒緩立場“友美”的激進獨派質疑。只是,儘管謝動作頻頻,蘇始終冷處理。

  就權力邏輯看,相對務實的蘇貞昌,主觀上有意促成民共更密切的交往,但面對謝長廷致力遊走兩岸,甚至一度傳出可能角逐明年民進黨主席,黨內激進獨派壓力全涌向蘇貞昌的結果,使其選擇順勢迎接激進獨派期待,因這對有意爭取主席連任的他來説,等於提前完成固樁佈局。

  只是,面對民進黨內交流派期待,蘇不可能完全回避,包括年底前促成與大陸學界合辦研討會動作,都隱含嘗試化解民進黨內質疑他對兩岸躊躇不前的成分。

  而蔡英文,雖曾暗示自己“輸在兩岸政策”,但經沉澱,似認為只是問題的表像,敗因在於她沒説出“臺灣不靠兩岸,經濟要如何自處”的解答。近半年來她密集出訪印度、印度尼西亞,嘗試以經濟取代政治,理出一條“全球化”取代“兩岸化”的路,保護羽毛,不輕易表態。(台灣網 王文英)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