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海觀察:臺當局何必“婉拒”兩岸政治對話

2013年04月23日 08:52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日前,臺最高層就兩岸政治對話進行表態,稱“不知談什麼”,“何必著急”?並辯稱大陸對此都已表示“穩中求進”,不會給任何壓力,而現階段仍有互設機構等更迫切的事,“何必搞一些做不到、弄不好反而會造成問題的事”,等等。由於近期臺當局已就此議題一再持否定態度,因此,有輿論驚呼,臺當局已“婉拒”兩岸政治對話!

  同時,外界也紛紛猜測臺當局“婉拒”兩岸政治對話的動機。概括而言,主要有四點:一是擔心島內綠營人士強烈反對,害怕接受政治對話又被綠營批成“接受投降的邀請函”;二是兩岸關係走得太近“影響臺美關係”,甚至更有猜測,一旦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協議,大陸勢必要求臺灣減少或停止對美軍購,從而讓美國軍火商不高興;三是擔心兩岸政治對話不可控,因為只要國民黨守住當前兩岸政績,並在此基礎上作些完善工作就可以穩定領先島內其他政治對手,否則,一旦開啟兩岸政治對話,“可能會像潘多拉盒子一樣,打開後會引來負面問題”;四是幻想在當前中美亞太博弈戰略格局中,借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實現“再平衡”。

  如果臺當局真把以上四條作為“婉拒”兩岸政治對話的原因,那就完全錯了,甚至還要出大問題。

  首先,民進黨在變。確實,民進黨內有人甚至連島內民眾普遍認同的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都強烈反對,更遑論兩岸政治對話,但他們只是黨內基本教義派,屬於少數。部分實力派雖也附和,但其真正盤算是想利用基本教義派的力量在黨內權鬥中獲利。目前,越來越多的實力派都在主張“民共交流”,希望與大陸“二軌對話”。況且,國民黨執政近5年,民進黨從未改變過“逢中必反”、“逢馬必反”的作法。因此,國民黨完全沒必要顧慮民進黨的反對。而更讓國民黨不能掉以輕心的是,如果民進黨為跨過執政的“最後一哩路”,真能在兩岸議題上有所突破,屆時,國民黨與民進黨相爭又還哪有什麼優勢可言?

  其次,美國政府並未反對兩岸對話。美國政府在公開表態中,一直都聲稱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支援兩岸交流對話。如果不相信公開表態,而極力分析猜測美國人內心世界,一是依據難找,易出現誤判,二是猜測了這位,無法分析那位,導致資訊錯亂。況且,美國是多元社會,有人擔心兩岸關係走得太快太近,也有人希望“棄臺”,甚至還有重量級學者曾公開支援“一國兩制”。其實,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海峽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何必事事都琢磨外國人的想法,時時都看外國人的臉色?並且,當前世界大勢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之間雖有競爭,但總體形勢是合作大於競爭。另想提醒的是,60多年來,美國又不是沒有“拋棄”過臺灣?

  最後,大陸對兩岸關係不僅強調穩步推進,更突出全面發展。前國臺辦主任王毅在今年全國兩會時便稱,今年對臺工作的關鍵詞是穩步推進、全面發展。穩步推進是指要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有條不紊地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是指兩岸關係發展到今天,不應再有人為設置的禁區和空白。而碰觸和解決這些問題(兩岸政治議題)也有一個先易後難和循序漸進的過程,並提議先通過民間渠道,由兩岸的智庫和有識之士就此進行探討,以便為今後適當時機解決這些問題逐步創造條件。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也稱,兩岸關係要穩步推進,也要全面發展。穩步前進意味著要在全面把握兩岸關係總體形勢及其趨勢中爭取新的發展,全面發展是指兩岸關係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進展應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努力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因為“四輪驅動的越野車總比兩輪驅動的車更能爬坡越障”。

  總之,兩岸政治對話的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沒有“急不急”、沒有“沒什麼好談”的問題。而需指出的是臺當局高層也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應攜手“振興中華”,還曾將兩岸和平協議作為主要政見。中國人強調言而有信,如果臺當局現在連兩岸政治對話都極力回避,又何以維護自己的政治誠信?目前,島內輿論也一再呼籲“兩岸對話臺灣應更積極”,如果現在還在找各種理由“婉拒”兩岸政治對話,又怎能算尊重民意?(作者係社科院臺研所專家)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周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