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國民黨大佬揭露李登輝奪權騙局:自認中國人

2013年04月17日 09: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

  1996年首屆臺灣地區領導人直接選舉,四位候選人李登輝、林洋港、陳履安和彭明敏(由左至右)參加電視政見發表會,出現第一次同臺的畫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澳門新華澳報15日刊文《倘若當年蔣經國是選擇了林洋港》。文章説,一生清廉樸實、誠信踏實、受人敬重的林洋港,由於他總是在權鬥的浪頭上優柔寡斷,並誤將李登輝等豺狼當“外婆”,以至先後兩次與權位失之交臂。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國民黨史上赴臺後重要轉捩點的“二月政爭”的主角之一林洋港,4月13日深夜在臺中病逝。“二月政爭”是指臺灣在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後國民黨內及政治圈的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主角為以當時繼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為首的“主流派”,及以李煥、林洋港等為主的“非主流派”。兩派的政治角力在1990年2月之後逐漸白熱化,因而得名。當時,國民黨臨時中全會召開,“非主流派”推出林洋港與陳履安搭檔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希望得到黨內正式提名,後來卻在爭論“起立”或是“票選”的運作之下宣告失敗。

  三月中旬,“非主流派”再度提出人選,想以“國大代表”聯署之方式推出林洋港與蔣緯國搭檔,但再度失敗。後來,林洋港因為為新黨站臺輔選而遭李登輝開除黨籍(2005年在連戰主席任內恢復黨籍),而李登輝後來卻也因為支援“獨派”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這對“二月政爭”的冤家對頭,在李登輝暴露出其“臺獨”醜陋面目之後,國民黨內許多人都説,一生光明磊落的蔣經國在晚年做了一件大錯事,就是選擇了李登輝作接班人。如果當時選擇的是林洋港而不是李登輝,可能臺灣的政治史將會改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早就走上快車道。

  實際上,李登輝、林洋港、邱創煥等人都是蔣經國晚年“崔苔青(吹臺青)”政策培養的本省籍“尖子”。但蔣經國在挑選接班人時,卻“看錯了眼”, 當然也是在客觀上受到當時臺灣地區的政治形勢所困。當時的情況是,臺美“斷交”,“十分艱困”。

  而在 “崔苔青”政策中表現最亮麗的是李登輝、林洋港兩人,已經年老多病的蔣經國必須在這兩人之間挑選一人作為副領導人候選人,以便在自己百年之後接班。若論行政能力,林洋港最佳;但林洋港卻缺乏國際歷練,他的學歷從學土到博士,都是在臺灣本島獲得;而李登輝的行政能力雖然不如林洋港,但李登輝卻曾先後在日本及美國深造,其博士學位還是在美國取得,而這兩個國家都是臺灣當局最重視的“盟友”。因而李登輝更被蔣經國所重視,認為臺灣行政能力強的官員太多了,包括孫運璇、李國鼎等,但卻缺乏具有國際視野及國際關係之人,以帶領臺灣擺脫“國際孤兒”的困境。相比之下,李登輝的條件比林洋港更佳, 因而挑選了李登輝作其接班人,就此鑄成了大錯。

  對此,在“二月政爭”之後因為反對李登輝及“反獨”而成立的新黨,對蔣經國扶持李登輝作接班人頗有意見,但又因為極度尊崇蔣經國而不敢有所批評,因而就只能是創作一些幽默段子,來表達自己的憂悒及不滿心情。其中一則是,蔣經國在病危時,其下屬向其請示,接班人是誰?蔣經國先生感覺茲事體大,而且當時他也病得渾渾噩噩,就説了句“你等會”,意思是需要慎重研究。誰知幕僚聽不清楚蔣經國的浙江話,將之誤聽為“李登輝”,結果就讓李登輝龍袍加身。由於林洋港本人的性情頗為幽默風趣,喜歡開玩笑,再加上他與李登輝之間有著“接班情結”,因而不少人還以為這則段子是他的“傑作”。

  其實,倘若蔣經國當時是挑選了林洋港,至少是不會像李登輝那樣,在黨內借“改革”之名大搞“清黨”,打擊早年跟隨蔣介石渡海赴臺的元老,並在政治上扶持民進黨,走向“臺獨”,而是主張與大陸交流合作,走向統一,歷史將會改寫。

  實際上,正如臺灣媒體所言,林洋港雖然十足本土,但卻自我認同是一個完全的中國人。他于1996年敗選之後,成立了“中華臺海兩岸和平發展策進會”(簡稱海和會),宗旨是發揚孫中山誌業精神,以策進兩岸人民交流,促使兩岸人民互信共榮,實現兩岸和平發展以達和平統一中國的終極目標。

  實際上,當年在兩岸關係低迷之時,林洋港就力兩岸一定要從恢復談判開始,一步一步來進展。對“戒急用忍”政策,他認為對臺灣沒有什麼好處,要求解決 “三通”中的通航,飛機、船舶的通航。

  陳水扁當選那年,林洋港發表兩岸主張:“一個中國、對等協商、和平發展”。林洋港還十分關心大陸臺商在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向兩岸積極反映,謀求改善。他還指出,臺灣要告別悲情,大陸要放棄霸氣,以禮相待,以和為貴,讓“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夢魘永遠消失,“中國人幫中國人”的美夢成真。 這與李登輝在政治上的“臺獨”和經濟上的“戒急用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遺憾的是,一生清廉樸實、誠信踏實、受人敬重的林洋港,“以自己之腹度他人之心”,過於天真,誤信了狡詐無信的李登輝了。雖然説,蔣經國是挑選了李登輝作接班人,但以當時黨內的政治態勢,他仍是有機會透過黨內選舉“翻盤”的。但由於他總是在權鬥的浪頭上優柔寡斷,並誤將豺狼當“外婆”,以至先後兩次與權位失之交臂。尤其是誤信了李登輝“這次你先讓我選,下次由你來選,我幫你”的詐言,結果事實卻是李登輝自毀誠信。

  因而他在1996年與郝柏村配對參選時,出版自己自傳的書名就叫《誠信》。在序言中,林洋港寫道:當要為這本回憶錄取書名時,我思考了“無私”、“奉獻”及“誠信”三個書名,最後我選擇了“誠信”。我反省從過去到現在,不敢説一直都反對“無私”二字;而在過去四十多年的公職生涯中,最想做到的“奉獻”還在努力之中;惟我一生兢兢業業秉持“誠信”。著著實實地諷刺了李登輝一番。

  在書中,林洋港就用了大量的篇幅,談論“誠信”。其中一節把李登輝如何欺騙他的過程,詳細道來。當時不少人認為由林洋港接班,可以達成省籍和諧、黨內和諧、政黨間的和諧、“行政院”與“立法院”的和諧。這又與李登輝的“攪風攪雨”,相差何其遠乃耳!(富權)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