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灣學者:漁業協議是臺日各取所需的“務實之舉”

2013年04月11日 09:12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下午,臺日雙方簽署了漁業協議。專攻海洋政策的國民黨籍不分區“立委”邱文彥接受導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這個結果對日本來説確實是一種“讓步”。應該説,日本考量了包括兩岸及美國在內的多方因素,希望通過這個漁業協議來降低區域的緊張局勢。“日本考量的重點是綜合性的,既有臺日之間的友好關係,也有近年來兩岸關係的進展。”

  時事評論員田金麗接受導報記者訪問時則表示,臺灣漁民在釣魚島海域捕魚已經有好幾代了。4月漁汛已經開始,如果臺日雙方沒有達成漁業協議,未來在這片海域的衝突會更激烈。另一方面,臺灣近期也為“海巡署”配備了“新北艦”,加強“護漁”的意味相當濃厚。再加上兩岸因素,也是促成此次漁業協議簽署的新的時空背景,簡單説,臺日雙方務實談判,各取所需。

  按照傳言,此前預備性協商中,日方願意取消所謂的“12海裏暫定執法線”,但最後的協議文本中,日本仍然不同意這一條,只是同意臺方將自己畫定的暫定執法線往外推若干。對此,邱文彥解釋,“暫定執法線”是過去臺灣自我約束的一個執法界限,這個範圍能夠開放,執法上比較容易,漁民也不會有目前這麼大的限制。而且以前的暫定執法線彎彎曲曲的,漁民很容易誤闖,捕魚作業的時候,海上其實不大容易分辨界限。這次的協議中改以經緯度來劃分漁民作業範圍,對漁民日常作業比較有幫助。

  除了協議本身內容,外界各方對臺日漁權談判中“只談漁權不談主權”的傾向頗為關注。從臺灣角度,邱文彥日前曾強調臺當局應該在這場談判中把握機會、要求對等。現在從協議的具體內容來看,邱文彥認為,“擱置主權”的處理方式也不至於讓臺灣沒有話語權,而是讓臺灣有更大的空間表達自己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和觀點。但是同時也需要注意,“主權”是一步都不能讓的,在協議文本的用字用詞以及後續的協商機制方面,都需要謹慎應對。田金麗也認為,雖然臺灣與日本談判的重點是漁權,但並不意味著馬英九會在“主權”問題上讓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