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日”漁權協商“重大突破” 讓步還是誘餌?

2013年04月08日 08:4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釣魚島問題高燒難退的敏感時刻,臺日漁權協商獲得“重大突破”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潘錫堂對導報記者表示,這顯然是臺日雙方各讓一步、各取所需的結果,但馬當局必須明白這是日方的緩兵之計,搞清楚這種“讓步”的潛臺詞和消極影響,因為“沒有主權,就沒有真正的漁權”。

  臺日漁權談判始於1996年,至2009年斷斷續續舉辦了16次,目前進行中的第17次會談由日方主動提出。潘錫堂認為,去年9月日本開始的“釣魚島國有化”行動,在大陸和臺灣同時引發群眾示威活動、強硬的外交姿態與公務船執法行動,兩岸在釣魚島問題上聯手的呼聲越來越強,可能性也越來越大。為了阻止這種局面的出現,日本政府開始有意識修復與臺灣的關係,希望通過漁權談判拉攏臺灣。

  而在臺灣方面,漁民不滿馬當局“維權不利”的報道頻繁出現。面對這種持續的民意壓力,在主權爭議中缺實力少籌碼的馬當局,急需在漁權談判上有所作為,對漁民有所交代。

  潘錫堂指出,過去十幾次的談判之所以無明顯進展,就是因為臺日雙方都不願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鬆口,導致漁業協商每談必觸礁。在明顯的現實利益導向下,臺日雙方此次同時改弦易轍,決定擱置主權爭議,將議題設定為捕撈水域等單純的漁權問題。據披露,馬英九3月中旬在召集漁業談判內部研討時,就表示在談判時要堅定強調“主權”立場,但對將此寫入協議文件不再做強制要求。而在剝離了核心議題之後,這種漁業談判取得“重大成果”並不意外。

  “在釣魚島爭端中,美國不僅一直在幕後下指導棋,也為臺灣劃定了底線———不能與大陸聯手。”潘錫堂表示,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和“美日安保條約”面前,馬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著墨空間很小。“各讓一步、緩和關係”,目前這種漁業談判的成果,顯然也有美國人居中調節的因素,而臺日雙方對此也只能“吞下”。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