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中國事務委員會”四不像 蘇貞昌四面楚歌

2012年11月29日 11: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評社報道,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至今不明朗,政治評論員陳淞山接受訪問時指出,“中國事務委員會”已變成“四不像”的政治算計調色盤,擠掉謝長廷擔任主委,蘇想“拉遊、卡謝,堵蔡、忘呂”建立唯我獨尊的地位,但謝遊拒絕參加、新係大佬林濁水及黨內雜音,蘇貞昌反而四面楚歌。

  陳淞山説,謝長廷與遊錫堃陸續拒絕加入委員會,最早跳離政治泥淖與是非圈,其他派系也看不下去,跳出來抨擊委員會設計失靈、定位錯亂,不僅無法藉此對大陸展現善意,發揮民共交流對話的價值與功能,就連整合、溝通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共識的基本價值也無法做到。

  他指出,“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設置,除整合黨內兩岸政策的不同意見的價值外,必須具有與大陸溝通、對話的政治功能,這是今年5月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當中,參選人許信良與蘇貞昌提出設置該委員會構想原有的目的,因為民進黨要向人民證明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以爭取臺灣人民的認同與信賴。但是,蘇貞昌當選黨主席之後一拖再拖,幾近半年時期原地打轉。

  他認為,謝長廷登陸後“功高震主”,讓蘇貞昌認為謝要搶佔黨內兩岸政策主導權,也可能進一步在2014與他競逐連任黨魁大位。情勢便急轉直下,蘇採取“卡謝”動作謝知難而退,卻料想不到原本不支援設置委員會的遊錫堃,也表達拒絕加入委員會,導致蘇騎虎難下、進退失據。現在這個委員會很難發揮整合、溝通黨內大陸政策的政治功能已難以發揮作用。

  陳淞山指出,蘇應該重新審視委員會的職掌、定位與功能,找到民進黨內可以凝聚共識、發揮功能並突破民進黨兩岸政治困局的出路。否則,可能步開工英九主席的後塵,領導威信盡失,成為四面楚歌的孤家寡人。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