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張統一”奪冠:從看島內名字看臺灣

2012年11月29日 08:15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有關部門組織的釣魚島徵文比賽結果日前出爐,其中高中組的作品以詳述釣魚島與兩岸問題以及“九二共識”奪冠,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作者的名字叫張統一。由於名字太過巧合,引發臺灣網友熱議。

  臺灣人起名字是很有意思的。臺“內政部”的統計顯示,目前島內叫“中山”的有425人、“中正”有545人、“經國”有224人、“金平”有399人。另外,還有5個人名叫“英九”。

  根據馬英九的夫子自道,他父親馬鶴淩本給他起名“膺九”,膺有胸懷的意思,九指九州,脫胎于陸游的《示兒》詩,希冀九州一同之意。不難看出,其大中華情結淵源有自。

  到了綠營人士,因為多來自南部鄉下,少了文化講究,往往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比如陳水扁、許添財。陳水扁在獄中寫書透露,名字是農民父親拜託當地尼姑所起,“又俗又好笑”。

  名字其實是時代的縮影。在日據時代,囿于知識水準限制,同時篤信取不雅之名好養活,島內常可見到“闊嘴”、“阿土”、“招弟”等土土的名字。臺灣光復後,島內開始對下一代有更多期許,於是“聰明”、“春花”、“秀枝”等紛紛出籠。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瓊瑤小説風靡島內,“書恒”、“依萍”這種脫胎自言情小説的名字,在年輕人中廣有市場。

  隨著臺灣社會的日益開放,市井坊間孩子的取名更趨多元。如今“怡君”、“雅雯”、“志偉”、“家豪”、“冠廷”等在島內80後、90後當中遍地開花,重名率極高,被冠以“菜市場名”。但無論是哪個時代,無論取名的流行內容怎麼變化,篤信傳統和天命的臺灣人取名時請命理師算筆畫的風俗一直未變,依託中華傳統文化命名的習慣也一直未斷。比如施明德,其名就源自傳統經典《大學》中的首句。宋楚瑜,則寄予“楚地寶玉”之意。兩者都是地道的中華造。

  有島內網友戲稱張統一“名字取得好,所以得第一”,也有網友直呼“真的沒有對不起父母的苦心”。假若拋開這種基於名字學的聯想,兩岸血液中本都浸透了中華文化的基因,若真正統一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到那時,保釣還需要借用徵文比賽這種形式嗎?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