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軍事  >   正文

美報告稱臺灣是美最主要武器買家 20年花448億

2013年08月14日 13:21 來源:海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2007年以來,美國每次宣佈對臺售武出手越來越重。

  據中評社報道 美國國會研究所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從1990年迄今,美國政府通知國會的對臺軍售裝備與服務累計價值達448億美元,臺灣是美國在世界上最主要的武器買家之一。

  這份今年7月底發佈的由美國國會研究所研究員報告,詳細回顧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對臺軍售的歷程和內部爭辯,並詳細列出1990年以來美國政府通知國會的對臺軍售項目和價值。

  從美國宣佈的對臺軍售清單可以看出,1990年以來經歷美國4位總統,小布希政府8年對臺售武156億美元,數量最多;奧巴馬政府第一任內就賣了122億美元,力度最大;單筆最大買賣則是老布希政府1992年9月14日宣佈賣給臺灣150架F-16 A/B戰機,價值58億美元;其次是奧巴馬政府2011年9月21日宣佈的提供臺灣145架F-16 A/B升級技術,價值53億美元。克林頓政府8年共宣佈售臺武器87億美元。

  從美國對臺軍售歷程可以看出,從1990年到2012年,除了2006、2009、2012年這3年沒有宣佈對臺軍售外,其他年份都有對臺售武項目宣佈。尤其是在大選年和新總統上任之初,宣佈對臺售武的力度較大。比如1992年,老布希與克林頓競爭,老布希政府當年宣佈對臺售武高達77億美元,創單年宣佈售武最高紀錄。2008年也是美國大選年,當年小布希政府宣佈對臺軍售近65億美元。奧巴馬上臺之初的2009年致力於改善對華關係,沒有宣佈售武,但2010年和2011年分別宣佈近59億和近64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力度之大超過前任。

  過去23年,美國宣佈對臺軍售的有20年,其中13年宣佈的價值都超過或接近10億美元。雖然沒有宣佈對臺軍售的3年都是在近10年間,但從2007年以來,美國每次宣佈對臺售武出手越來越重,比如2008年10月3日一次就宣佈6大筆合同,包括330枚愛國者導彈、30架阿帕奇直升機等,價值近65億美元;2010年1月29日則是5大筆買賣,包括114枚愛國者導彈和60架黑鷹直升機等,價值近64億美元;2011年9月21日宣佈包括145架F-16 A/B升級技術等3大筆買賣,價值近59億美元。

  這份報告説,美國向臺灣轉讓武器數量是巨大的,雖然雙方目前沒有防衛條約和外交關係,臺灣仍是全球美國武器最大的接受方之一,2004年到2007年間已經交付43億美元,在全世界僅次於以色列、埃及、沙特,排名第四;2008年到2011年交付29億美元,僅次於沙特、埃及、以色列和澳大利亞,排名第五。2011年一年交付8億美元,排第八。

  報告指出,1996年“臺海危機”之後,五角大樓將美臺軍事關係悄然擴大到1979年以來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國對臺灣自我防衛能力的擔憂促使雙方在防衛和安全事務的交流擴大。從1997年以來,五角大樓一直對臺灣的防衛需求進行評估。2009年五角大樓發佈的中國軍力報告研判臺灣空軍在臺海上空不再具有制空能力,美方希望臺灣品質建軍,靠創新和不對稱戰力保持威懾力的論調出現。小布希政府和奧巴馬政府雖數度售武,但一直沒有包含潛艇;從2006年以來臺灣屢屢表示希望採購F-16 C/D戰機,但不管是小布希政府還是奧巴馬政府都不做決定。在此過程中,美國國會一些議員對政府表示不滿,執意在對臺售武決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報告承認,在美國對臺售武決策過程中持續存在的問題是美國是否要為協防臺灣與中國走向戰爭?兩岸對話增加和可能的軍事互信措施對美國利益的影響到底是積極還是消極?美國戰略視臺灣的安全作用是僅局限于臺海還是全面擴大至太平洋乃至全球?這些問題都在美國內部有不斷的辯論。

  另外,美國軍工業界擔心美國政府對“臺灣關係法”的承諾不夠強勁;美方則擔心臺灣防務投入不夠,徵兵從義務制到募兵制的改革過程中,會否因為沒有足夠資源和領導人承諾不足,而“掏空”臺灣軍隊。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帥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