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軍事  >   正文

臺備役上校談曹鬱事件:不是間諜案 傷害卻不小

2013年07月05日 13:22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如果是我偷跑去‘遼寧號’的青島錨地,請問會有什麼後果,你們又作何感想?”

  針對曹鬱事件引發的風波,臺海軍備役上校王志鵬接受導報記者電話採訪時,用這樣一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年來常常到大陸學術交流的王志鵬,對於大陸的軍事區域一般會選擇主動避開,因為兩岸還沒有結束敵對狀態,特別從軍方的立場來説,很多動作是很容易引發爭議的。

  “有一次我經過北京的國防大學,只是在週邊拍照,就被衛兵吹哨驅離。”王志鵬説,同樣的動作,在臺灣正常根本沒人會理你,“相比大陸,臺灣其實在保防方面已經放鬆很多了”。不過,臺灣目前的重要軍事區域,仍然會採取相當嚴密的保防措施,像左營軍港這種級別的基地,都有多重的防衛機制,一般人是不可能隨便進去的。

  臺灣軍方協助電視臺或電影廠商拍攝,彼此事前都會協商好,包括內容不得涉及違反軍機保密原則、影響軍人形象或造成外界誤解等規定,廠商也都會配合。王志鵬指出,鈕承澤這次明知故犯、偷雞摸狗的行為,對於軍方和民眾都是很大的傷害,島內出現如此強烈的反應一點也不奇怪。

  “這次事件,不管是動機還是行為,相信很少有人會視為間諜案,但傷害其實並不比真正的間諜案小。”王志鵬指出,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兩岸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安全”議題在島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曹鬱事件發生後,綠營稱之為“保防保安體系挫敗、大漏洞”,借此大肆批評“政府”和軍方,認為馬“政府”對中國大陸威脅的警覺性、防衛性“低得不像話”,此事也確實觸動了島內民眾深藏心底的那根弦。

  “在兩岸關係上,往往你辛苦做了100件好事,卻有可能因為一件壞事前功盡棄。”王志鵬強調,在兩岸敵對狀態未正式終結前,兩岸各方都應努力多做有助互信、減輕敵意的事,而避免類似這種無謂的傷害。(海峽導報記者劉強)

臺灣頻道 臺灣政局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