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軍事  >   正文

解析臺軍方成功級巡防艦:捍衛臺海主力(圖)

2013年04月26日 10:25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

臺海軍成功級艦配載“雄風三導彈”巡弋臺灣海峽。 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

\

臺軍S-70C直升機。 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

  臺海軍成功級鄭和艦本月17日在臺軍“漢光演習”中,發生76炮卡彈事件;鄭和艦副艦長19日從澎湖搭“臺華輪”回高雄休假時,竟然在船上率部屬公開聚賭,引起“立委”與媒體痛批,也讓臺民眾再度注意到臺海軍主力戰艦成功級巡防艦。

  1970年代末期,臺海軍為了淘汰自二戰末期服役的陽字級驅逐艦,因而推動代號“忠義計劃”,決定自行建造新一代主力軍艦。不過由於當時中國造船公司(後來改名為臺灣國際造船公司)技術能力不足、自行建造經費過高等因素,最後由臺軍參謀總長郝柏村取消中止計劃。

  之後臺灣海軍透過美方協助,以最終建造型派裏級(Perry class)巡防艦為藍本,建造8艘成功級巡防艦。雖然以派裏級為建造藍本,但是成功級改良與派裏級不同之處頗多。

  成功級作戰系統、電子裝備主要改進處,包括引進UYK-43電腦、用SYS-2(V)2 IADT整合艦上所有雷達的資訊、MK-92射控系統升級為Mod6版、原有SPS-49對空搜索雷達改良為(V)5版、AN/SLQ-32(V)5電戰系統,較(V)2具備主動反制能力等、數據傳輸鏈改為大成數據鏈系統,等同於臺灣版的Link-11,美國海軍稱之為Link-T。除此之外,成功級也並未裝備SQR-19拖曳數組聲納。

  武器方面,前7艘成功級均在兩舷各裝有一門40mm快炮,以對付小型艦艇;反艦導彈由美制魚叉導彈改為自産雄風反艦導彈;艦載直升機由SH-60B換成S-70C。

  首艘成功級成功艦于1993年5月成軍服役,最後1艘田單號于2004年成軍服役。成功級採用古人命名法,全以中國歷史上名將為名,有趣的是,舷號PFG-1103的鄭和艦竟然與解放軍訓練艦鄭和艦同名。

  儘管臺海軍之後從法國引進拉法葉級(臺灣稱為康定級)巡防艦、從美國引進諾克斯級(臺灣稱為濟陽級)巡防艦、紀德級驅逐艦,但是由於成功級技術較成熟,因此臺海軍官兵對成功級艦具有高度評價。

  不過從1990年代初期服役至今,成功級的缺點也逐漸浮現,包括艦艏的MK-13單臂防空導彈發射器,1分鐘內最多只能發射7枚標準SM-1防空導彈,無法應付現代戰爭中的飽和式攻擊。

  臺海軍原先預計在第8艘成功級田單艦裝置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ACS),採用垂直導彈發射箱,大幅提升防空能力,然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導致計劃取消。

  除此之外,成功級的長船艛設計,從艦橋後方一路延伸到機庫,其中沒有任何構造物或伸縮縫加以隔開,必須承受大範圍艦體施加的各種壓力,加上必須承受76mm快炮射擊造成的應力、惡劣的東北季風影響、任務繁重等因素,導致部分成功級出現直升機庫裂縫漏水現象。2000年之後,更因為成功級配備雄風-3型反艦導彈之後,部分成功級艦01甲板負載過重而出現裂縫,迫使臺海軍不得不對甲板進行補強。

  儘管派裏級面對解放軍新一代軍艦已顯得力不從心,但是由於當局財政困窘使臺海軍缺乏經費建造新艦,2014年起將購入2艘美軍移轉、船齡27年的派裏級巡防艦,以汰換老邁的諾克斯級巡防艦。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