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軍事  >   正文

馬祖針對解放軍無人機特種兵演練罕見公開

2012年12月17日 13:5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長久以來,“金馬獎”是臺灣新兵最怕得到的“獎項”,所謂“金馬”就是臺灣當局控制的最靠近大陸的離島———金門和馬祖。由於軍事意義上的差異,雖然臺灣軍方早就開放金門防務參觀,但對更靠近福建前沿的馬祖卻“視如珍寶”,外界至今對其知之甚少。據臺灣《亞太防務》雜誌最新一期報道,本年度臺灣“國防部”最後一場軍營開放活動罕見地放在馬祖北竿舉行,接待單位為臺軍“馬祖防衛司令部”(“馬防部”)。

  自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守臺灣後,馬祖即成立“守備區指揮部”,隸屬“臺灣警備司令部”,從此這裡就和兩岸軍事鬥爭密不可分。“馬防部”的駐地為福建省連江縣南竿鄉,下轄“北高地區指揮部”(駐地為連江縣北竿鄉,簡稱“北指部”)及“莒光地區指揮部”(“莒指部”)。

  《亞太防務》報道稱,此次開放活動中,臺軍“北指部”在北竿航空站前廣場上安排了裝備靜態展示,包括T-91式5.56毫米戰鬥步槍、比利時“米尼米”5.56毫米班用機槍、T-74式7.62毫米排用機槍、M2HB QCB式12.7毫米重機槍、MK19式40毫米榴彈發射器、美國FIM-92雙聯裝“毒刺”地空導彈系統(DMS)。其中搭配雙聯裝“毒刺”地空導彈系統的PSTAR雷達最引人關注,該雷達在更換陣地後可于3分鐘內完成戰備,而整套導彈拆裝時間只需20分鐘,很適合離島守備部隊使用。據悉,臺軍主要將“毒刺”系統用於攔截低空來襲的慢速機,至於中高空防禦則交由駐東引和澎湖的“天弓”系列地空導彈負責,它們同時也構成臺灣本島的第一道防空屏障。

  除了靜態展示,“馬防部”還向參觀者開放了“萬平操演”,展現駐島防空部隊的作戰程式及訓練效果。操演中,共有5種武器參與實彈射擊。演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照明彈射擊”。第二階段為對空防護射擊,依序演練“分區射擊”、“同時射擊”、“最大火力”集中射擊。操演假定3種“特情”,一是解放軍反輻射無人攻擊機一批4架次來襲;第二種為解放軍一批4架次運輸直升機搭載特種兵突擊;第三種為大批運輸直升機利用暗夜機降防區,“特情”發佈後,防空作戰中心發防空警報,指揮防區內對空武器實施射擊。

  《亞太防務》還披露了馬祖的地下坑道。基於“攻防一體”的戰略指導,臺軍于1968年同時在東引、北竿、南竿和西莒開鑿供機械登陸艇出入的坑道碼頭,以便將戰鬥力藏于地下,當時這項工程稱為“北海計劃”。其中,西莒因地質因素開鑿失敗。北竿北海坑道全長550米,寬9至15米,在當年缺乏工程機械的年代裏,完全靠士兵用十字鎬等簡單器具耗時3年開鑿完成,其間有百餘位官兵喪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