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臺灣人幣業務上路 兩岸貨幣黑市交易並未杜絕

2013年03月05日 15: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臺灣《旺報》報道,臺灣人民幣業務上路滿月,儘管人民幣已在臺開放兌換與現匯,但因人民幣的匯兌限制重重,致兩岸貨幣黑市交易不僅未杜絕,還不減反增。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後,臺灣開放人民幣匯兌限額,每日2萬元、匯款8萬元,同時,大量臺商聚集的昆山,也成立“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探索兩岸人民幣、新台幣現匯業務。未來如何進一步打通兩岸匯兌關節,降低匯兌成本,攸關此措施能否實際惠民。

  要民眾現匯補匯差

  在上海工作的臺商粉領族説,目前兩岸已開放人民幣每日兌換2萬元、匯款8萬元,但匯款成本並不便宜。以1萬元人民幣現鈔匯款為例,臨櫃辦理得先補上匯價的價差,以1比0.0867匯差計算,須補繳867元再加上最低300元手續費,等於光匯款動作便損失1167元新台幣,人民幣落地後,當地銀行也須收取手續費。

  這位粉領族説,民眾拿人民幣現鈔匯款,收手續費合理,但民眾並未向銀行購買人民幣,交易行為沒有發生,為何銀行還要求補匯差,等於被銀行再“剝”一層皮;目前多家臺灣銀行除了收取手續費,幾乎都要民眾現匯補匯差,把這筆款項當成“現鈔處理費”。

  大宗單逾千萬人幣

  上海經商的金姓臺商觀察指出,兩岸貨幣清算上路後,黑市交易仍相當活絡,且不減反增。他由於經商需要,兩岸資金往來頻繁,經常託人找黑市管道匯款,“黑市一點都沒有消失”,他甚至説,不了解黑市前也會擔心所托非人,但實際接觸後才發現,黑市往來大宗單筆高達千萬元人民幣,“上百萬的(黑市)根本還看不上眼”。

  而造成貨幣清算上路,兩岸黑市交易依舊熱絡的另一個主因是,大陸是外匯管制,僅限1人5萬美元“落地”兌換人民幣,大筆資金匯進匯出不容易,且美元換匯一齣一進,等於被剝兩層皮,臺商多尋黑市商議中間價匯兌,這也是兩岸貨幣黑市交依舊猖獗原因。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