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人民幣在臺受“熱捧” 高利率帶來存款“遷徙潮”

2013年02月28日 09:1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土地銀行門前一景。(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臺北一家金融機構的廣告牌。(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自春節前正式啟動人民幣業務以來,臺灣各家銀行競相以優惠存款利率大打人民幣攬儲戰。與此同時,島內産官學界熱望繼香港之後,臺灣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高利率帶來存款“遷徙潮”

  拜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所賜,2月6日,人民幣業務在島內正式上路,共有46家銀行啟動了人民幣存、放款與匯款業務。根據規定,臺灣民眾可以開設人民幣賬戶,每人每日提領、存款上限均為2萬元,匯款上限則為8萬元。為爭奪人民幣存款,利率大戰同時在島內開打。元大銀行推出定存1萬元人民幣以上,3個月期定存優惠利率達3.5%;永豐銀行隨即推出3個月期定存,前2月僅0.75%,進入第三個月,利率飆升至6.66%。由於不同銀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不同,一時之間,出現了不同銀行間客戶存款的“遷徙潮”。針對銀行高利率搶存款的現象,臺灣“央行”的態度是“銀行不會做虧本生意”。截至2月20日,臺灣的公營銀行合計已吸收人民幣存款40多億元。2月22日,德意志銀行發佈報告稱,到2013年底,臺灣人民幣存款可能會激增至1000億元。其中,有400億—500億元可能來自臺灣居民或企業將香港資産轉移而來。

  人民幣業務上路當日,島內金融機構即推出人民幣理財産品。國泰人壽推出“人民幣變額年金保險”,這是臺灣首張人民幣計價投資型保單,最低門檻只要人民幣500元。此外,國泰世華銀行也一口氣推出14檔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及兩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最高投資金額都是無上限。

  6日開始,島內民眾也可以便利地提取人民幣現鈔,只要有銀行提款卡,就可在兆豐銀行13家分行、永豐銀行119家分行的自動提款機上提取人民幣現鈔。臺灣大學財務金融係教授沈中華表示,由於人民幣升值可期,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手中持有人民幣,此前這些人民幣只能放在家裏或放在銀行的保險箱裏,不能存到島內銀行的戶頭上,更不能投資理財,如今,臺灣民眾不僅可以存取人民幣,還可以用人民幣來投資理財,這是人民幣受民眾追捧的主要原因。

  “幣”暢其流帶來可觀紅利

  兩岸建立貨幣清算機制,最直接的動因在於降低匯兌成本和匯率風險。在這之前,人民幣與新台幣都不是自由兌換的貨幣,無法從銀行直接取得對方貨幣,兩岸雙方進行交易時,需要透過第三種貨幣如美元來進行貿易結算,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也讓買賣雙方面臨雙重匯兌風險。如今兩岸貨幣直通車開啟,雙方即可透過貨幣清算機構為對方提供本方貨幣的結算和清算服務,讓對方貨幣可以順利回流,且提供對方貨幣在本地市場的流動性。由於不再需要透過第三類貨幣進行結算,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據悉,兩岸目前資金流已達6000多億美元,兩岸貨幣直通後,預估每年能為兩岸企業省下500億元新台幣以上的手續費。臺灣商總理事長張平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貨幣直通,臺商最受益,手續費減少,匯兌風險降低,新台幣不用換成美元再換成人民幣,臺灣企業每年至少節省2%至3%的成本。正是看中其中的實際利益,臺灣“財政部關務署”表示,臺灣業者自2月21日起將可以用人民幣辦理報關,報關匯率將以臺灣銀行掛牌公告的即期匯率收盤價為主。針對人民幣跨境貿易,臺灣銀行業者表示,出口商可接收大陸開的人民幣信用證,在臺灣的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出口押匯,進口商也能開立人民幣信用證到大陸。

  人民幣“熱潮”讓許多人心生感慨,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日前在出席一場活動時特別提到,在路上看到一幅印有人民幣的車身廣告,讓其感受到兩岸時空環境的巨大改變,以及兩岸逐步和解所帶來的和平與繁榮。

  各界熱望“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人民幣在臺業務取得“一次到位”的開放,不僅企業可存人民幣,企業貿易結算同步採用人民幣,個人也可存人民幣,甚至進行理財佈局。這一切讓臺灣産官學界均對臺灣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抱持期待。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對記者表示,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島內需要大規模的人民幣存款,才能保證供需均不虞匱乏。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林建甫表示,臺灣存款總額33兆新台幣,未來5%—10%有可能轉換為人民幣存款,人民幣在臺灣的資金池,就可能達3500億至7000億人民幣。人民幣存款利高,又有升值空間,轉換速度恐會超乎預期。臺灣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認為,臺灣具有諸多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優勢條件,主管機關應該放開膽子加速開放。“能以多快的速度積累60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資金池,取決於開放到什麼程度。”何壽川建議,臺灣應打造T股,吸引全球人民幣到臺灣;學習香港“點心債”經驗,發展“寶島債”,瞄準大陸內需市場,助臺資企業籌措人民幣資金;爭取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方便人民幣回流;複製“香港—前海—深圳”模式,打造“臺灣—金門—廈門”途徑,將臺灣人民幣貸款給大陸有資金需求的企業。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