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馬英九“三不”何時休?

2014年09月09日 09: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5日晚,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在美國舊金山指出:大陸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措施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

  9月6日,似乎是作為回應,馬英九重申臺當局的兩岸政策就是在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顯而易見,張志軍的“四個不會”體現了大陸方面的真誠善意和堅定信心;而馬英九重申“三不”則顯得消極被動,已遠遠落後於兩岸和國際形勢的發展。

  如果説,馬2008年競選時為迎合中間選民的心態提出“三不”政策是個權宜之計,至今6年半過去了,馬已沒有競選連任的壓力,再死抱這個消極無為的政策,則不利於兩岸關係在面臨諸多挑戰之下安渡“深水區”,駛向永續和平、長治久安的彼岸。

  究其本質,馬英九的“不統”,其實是一種只求任期偏安,不望長治久安的心態。我認為,兩岸間不論以何種形式復歸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但由於臺灣複雜的政治生態和國際因素的掣肘,暫時提“緩統”也就罷了,不可輕易提“不統”,“不統”就是對孫中山先生“和平、奮鬥、救中國”臨終遺囑的背叛,也是對中國國民黨黨德黨魂的背叛。身為孫中山事業繼承者的中國國民黨現任主席的馬英九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再説“不獨”,其實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很容易讓人看出是“暗獨”或“獨臺”。“不獨”與“反獨”,有本質區別,“不獨”是中性概念,不偏不倚,“反獨”是立場鮮明,態度堅決。“反對臺獨”明明以“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之一寫在國民黨的黨綱上,但國民黨現任主席馬英九從來不提“反獨”,只談“不獨”。

  還有“不武”,是自相矛盾,一廂情願。既然提倡“不武”,為何競選時信誓旦旦要與大陸洽商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而今6年半過去了仍不往前走?眼下國際風雲變化多端,東海南海暗潮洶湧,島內“臺獨”勢力蠢蠢欲動,而臺當局在兩岸關係上只經不政,拒不和談,在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國際和兩岸局勢之下,馬英九的“不武”又有什麼保證?

  不久前,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撰文稱“三不”政策已走到瓶頸,難以為繼。馬英九在任期餘下的一年多時間裏,如再不及時給予調整,其歷史定位可能有限。

  (作者為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