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張志軍首訪注入兩岸和平發展繼續向前新動力

2014年06月30日 09: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因行程受干擾,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最後一天(28日)未能到訪高雄前鎮漁港、臺中霧峰林家及彰化鹿港天后宮。但重要的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之間多項重要工作再度取得寶貴進展。

  透過這4天3夜若干有組織的衝突、失序的抗議,追蹤富含意味的線索,人們可以發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然注入繼續向前的新動力。

  首先,時隔65年,國臺辦主任邁出從大陸到臺灣這一步,體現的既是大陸方面對兩岸主流民意支援和平發展的信心、也是大陸方面對涉足探索兩岸關係深水區的決心。

  在今年3月臺灣“反服貿風波”遲滯了兩岸交流的不利氛圍下,兩岸主管事務部門負責人的互訪得以完成,雙方所搭建的溝通機制在黨際以及民間溝通機制之上又提升一個層級。這種以“直接溝通”為特點的政治互動新模式,顯然有利於增加兩岸彼此的政治互信。進而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具體事項的進程。

  北京學者朱衛東分析指出,有此高層對話機制,雙方可根據現狀和臺灣社會一些情況,在能做、想做和可做之間找到平衡點,逐步積累共識,尋找工作切入點;可在問題出現時有效管控分歧,增加彼此透明度和互信程度。

  其次,走親戚是中華傳統習俗,不走動,親戚也難免疏遠。張志軍、王郁琦帶頭示範,4個月內2次正式會面,有望帶動兩岸各階層人士之間的深度對話、往來,增進情感聯繫。

  臺灣許多觀察家注意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月18日會見連戰時所提“兩岸一家親”的論述,其中特別關注的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問題。此一精髓可謂貫穿于張志軍此行的始終,例子比比皆是。

  “拋除透過媒體顯現的臺灣”,作為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來臺灣接觸到的是一手生動且真實的訊息,這對他的工作毫無疑問是有利和十分必要的。以訪問高雄甲仙區木瓜果園為例,由於張志軍的到訪,使得該市的農會總幹事蕭漢俊和農友何煥榮得以在現場向他詳解臺灣農産運銷的流程、縮小中間差價碰到的困難;專程前來的屏東枋山地區農會負責人也得以向他講出當地愛文芒果循ECFA早收清單打開大陸市場後、不止價格翻番還連帶增加了在日本市場議價能力的實際情況,與張志軍分享他們受惠于ECFA的成果和喜悅。

  誠如蕭漢俊所説的,農友看到張志軍很有誠意要了解臺灣南部農業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最後都和他特別親近,如果説這正是彼此心靈契合的例證,那麼屏東枋山地區農會負責人送給張志軍的一塊寫著“情係兩岸,嘉惠農友”字樣的琉璃,則進一步在字裏行間將這種真情和親情表露無遺。

  其三,大陸方面直接面對臺灣“三中一青”群體,誠意推動和平發展紅利惠及更廣大人群可謂十分用心,舉個例子可以反證。訪台第四天來到臺中,胡志強市長向張志軍説,他在安排此次參訪行程時,發現探訪中小企業、少數民族、農漁民等階層都已納入張志軍行程的規劃,反覆思量下才推薦張主任到惠明盲校看望有視覺障礙的弱勢小朋友。從胡志強的為難,已可見國臺辦規劃此次民間參訪行程所投入的心力和用心於一斑。

  其四,張志軍此訪也是大陸方面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與臺灣社會較為全面的一次接觸,既重聆聽,也有互動,甚至還有政策宣示,跨越了地域、黨派和宗教界人士。從地域上看,張志軍的足跡及于臺灣的北、中、南,從會見的人士看既有國民黨籍的市長,也有民進黨籍的市長,還有知名的宗教界人士、學者。目的是,希望和歡迎臺灣各界不論地域、黨派、宗教界人士,都能參與到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為兩岸民眾謀取更多福祉,開闢兩岸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十多場參訪、會面,既是張志軍傾聽臺灣多元聲音,聆聽對方、理解差異的場域,也是一個增進親情,彼此互動,博感情的場域,還是一個向臺灣民間社會各階層宣示大陸對臺政策的場域,特別是習近平所指出的“我們尊重臺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也願意首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綜觀張志軍的此次臺灣之行,在受到臺灣各界群眾熱烈歡迎的同時,儘管也出現一些不同的聲音,但臺灣主流民意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格局和趨勢,支援和歡迎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互動和參訪是顯見的。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