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評論:民進黨阻撓兩岸條例“偷雞不成蝕把米”

2014年06月03日 10:03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28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在臺“立法院”付委復議案時,被民進黨與臺聯黨“立法院黨團”聯手以變更議程方式阻撓,再次無法進入初審程式。這不僅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本會期能否進入“立法院”審查程式再添變數,也顯示出民進黨在處理兩岸問題上毫無誠意。

  其實,立法監督兩岸協議本是民進黨為抵制“兩岸服貿協議”而提出的一個重要主張,國民黨在“反服貿事件”之後接受了民進黨的條件,同意先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再審議“兩岸服貿協議”。按理講,民進黨應該積極支援。然而,在28日的臺“立法院”本會期倒數第二次“院會”中,當“立法院”準備依朝野協商結論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進行付委復議時,民進黨卻提出幾百個變更議程案予以阻撓。事後,面對外界的不滿,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高志鵬反而振振有詞地宣稱,他們只是希望“立法院”能儘快審議已完成審查的議案,而不願國民黨為搶“監督條例”草案主審權強渡關山,甚至反批國民黨“為了一己之私”,不以蒼生為念,非要等到這個會期最後一天才挑燈夜戰,讓“立法院”被污名化。民進黨之所以如此背信棄義,強詞奪理,關鍵在於他們根本不希望“立法院”能夠審議“兩岸服貿協議”。

  2008年,民進黨在“大選”中慘敗,關鍵在於島內民眾對陳水扁執政時期的“急獨”行為深感恐懼。2012年,民進黨在“大選”中“惜敗”,關鍵仍是選民對蔡英文不願接受“九二共識”心存疑慮。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後,雖迫於民意而重設“中國事務部”、新增“中國事務委員會”,並召開9次大規模的“對中政策”檢討會,但其“逢中必反”的立場依然沒有改變,這不僅加劇了島內民眾的疑慮,也迫使蘇最後宣佈棄選黨主席。作為身經百戰的島內政治人物,包括蘇貞昌及民進黨“立委”們,當然很容易從中總結出慘痛的歷史教訓。然而,他們之所以敢於繼續這麼幹,關鍵在於他們希望借機進行選舉操弄。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阻止“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讓馬英九政見跳票,從而再次證明馬英九與國民黨的“無能”;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持續“逢中必反”鞏固“深綠鐵票”,繼續欺騙部分不明真相的民眾,以便在選舉時進行民粹動員。

  兩岸關係合則兩利,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也是島內多數民眾的共識。第三度當選黨主席的蔡英文也曾在競選期間誓言,要維持兩岸和平,要把兩岸交往從重“量”改變為“優質”的兩岸關係。最近島內公佈的一系列民調結果也顯示:90%受訪者認為,在未來十年大陸將是臺灣最重要的經濟夥伴;47%受訪者贊成“立法院”儘快審查“兩岸服貿協議”,僅29%受訪者主張“立法院”退回“兩岸服貿協議”;41%受訪者支援“兩岸服貿協議”,僅28%受訪者不支援。蔡剛剛當選,按理説應更加尊重民意,其主張也應對民進黨有影響力。然而,就在她當選的次日,民進黨“立委”們便以粗暴手法干擾有關兩岸議題的立法。這讓外界如何相信,蔡有能力讓兩岸交往從重“量”改變為“優質”的兩岸關係?日前,島內輿論再次向蔡建言,要想贏得2016“大選”,就需跨過兩岸關係的“最後一里路”。在黨內持續的這種“反中”氛圍下,蔡又有什麼良策跨出最關鍵的一步?

  民進黨一向喜歡標榜自己尊重民意,一向喜歡批評對手騙票。時至今日,不知他們是否注意到島內希望兩岸服貿協議早日生效的多數民意,也不知他們是否還記得對ECFA“概括承受”的承諾?否則,如果繼續以霸佔“立法院”主席臺、以變更程式等方式阻撓民生法案通過,扼殺的恐怕不僅僅是臺灣經濟的發展機會,更將是民進黨再次執政的機會。

  (作者係社科院臺研所教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