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評論:馬英九必須改變“被追著跑”的執政困境

2014年05月23日 14:41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馬英九就職6週年,選擇與青年學子面對面暢談施政理念。馬之所以鎖定年輕人進行對話,一方面是回應他們對當前許多問題的焦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今天施政的成果,將為年輕人的未來爭取到更多發展機會。但如果沒有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堅持,年輕世代就可能在未來嘗到苦果。無論是兩岸政策或是全球自由貿易,都是在為臺灣爭取生存發展的長久生機,這也正是年輕人將來所必須面對的環境。

  事實上,馬英九從2008年就職至今,可説是認真無私有目共睹,無論在對外、兩岸、經貿、“內政”各方面,各項施政方針都將臺灣帶往正確方向。

  持平而言,馬英九的施政評價始終是“外高內低”;他的執政成績,也是在涉外和兩岸的施為高於“內政”。換言之,馬英九執政6年,經濟施政是影響其民意支援度的關鍵因素。在剩下2年任期內,如何瞻顧全局,穩住人民對“政府”經濟施政信心,是馬英九亟須深思的課題。

  馬“政府”以改革、開放為主軸的長線政策,和人民急切期待“政府”有效改善生活痛苦的立即訴求,兩者始終沒有交集,因而讓人民對政策無感,和馬“政府”愈來愈疏離;也因而不願支援改革政策,讓馬“政府”陷入四處救火的施政泥沼,甚至因而對開放政策失去信任。

  未來2年馬“政府”在經濟施政上要讓人民有感,首要之務就是改善就業不足及低薪環境。最近“政府”頻頻呼籲企業應為員工加薪,“政府”也應充分體認持續投資才是經濟進步的原動力,因此須致力營造良好的創業及投資環境,全面促進企業投資,既創造工作機會,引導薪資上漲,也有助加速産業升級。再配合調整基本工資及穩定房價政策,當可有效降低人民生活痛苦指數。

  其次,在核四停工已成定局下,“政府”須負責任地擬定新能源政策,以大力發展潔凈能源、全面推動節能及改善産業結構三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供電缺口及減碳問題。至於重大改革及兩岸政策的後續推動,擴大人民信任基礎是根本。在朝野毫無互信基礎下,“政府”應充分運用將在7月召開的“經貿國是會議”,針對重大爭議政策充分辯論,凝聚解決問題共識,以降低後續推動的爭議和阻力。

  總之,當前馬英九必須做的,是一改執政團隊這兩年一直“被形勢追著跑”的被動狀態,擺脫始終在因應危機的疲困處境,認清社會的不滿與需求,從而早一步在政策上提出因應或解決之道,至少創造一些讓人民有感的“小確幸”。再者,馬英九應可敞開心胸、分享權力、借重高明、自我調整,那麼,他應有機會逆轉頹勢,阻止臺灣社會目前橫流的虛無主義及失敗主義繼續擴散。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