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學者:中國大陸應該客觀評估日本擴軍動作

2013年12月24日 08:41 來源:環球網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23日在臺灣《旺報》撰文,原題《日本擴軍 中國應客觀評估》,全文摘編如下:

  對於日本近年擴充軍備大動作,中國大陸不是表示強烈反對,就是認為日本只是螳臂擋車,前者於事無補,後者則有輕敵之嫌。事實上,北京真正應該做的是客觀評估。單是指控日本在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中放棄“建設有節度防衛力量”政策,計劃採購F-35戰機、滯空型無人機、神盾驅逐艦等先進武器裝備,組建兩棲作戰部隊等進攻性作戰力量,會讓步日本改變既定立場嗎?

  中國可以質疑日本軍事安全政策究竟要走向何處。但是,難道日本不能反問中國國防預算連年增加,發展航空母艦與各型戰機,不斷進出第一島鏈,朝向第二島鏈邁進,意欲何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連“軍國主義”的大帽子都不怕,又怎會在乎北京這點不痛不養的批評?

  另一方面,中國認為東京既視北京為假想敵,北京也會以東京作為軍事現代化目標。北京認為,日本三箭都在“劍指中國”,但是自己愈來愈有自信、有能力見招拆招。

  以經濟實力對比,中國2013年經濟總産值達9.5兆人民幣,日本估計約5.5兆人民幣,經濟規模差距逐漸拉大。北京認為,在軍事投入上,大陸國防支出遠較日本為多,日本再怎麼增加軍備也趕不上。

  但日本的科技與經濟能力不容低估,做為美國大戰略一環更不容小覷。日本科技力量很少有國家望其項背。1990年代初期,美國曾一度支援日本發展FX戰機,但後來擔心日本可能失控就此坐大,而決定不讓日本自行研發。由此可見,即使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對日本研發高科技的能力,都不能掉以輕心。

  日本經濟實力目前當然落後中國大陸,但安倍內閣既然修訂“武器出口三原則”,未來就可能透過高科技武器輸出,像美國一樣發展“軍工複合體”,藉武器研發帶動高科技、工業與經濟發展,透過武器出口賺取外匯,更可透過軍售提升國家地位並擴大國際社會影響力。

  日本與韓國近年雖因竹島(韓稱獨島)之爭不和,但與韓國在安全上畢竟唇亡齒寒。這次北京劃定防空識別區,韓國不久就與美日兩國採取協同政策,在安全議題回歸到美日、美韓立場。在日本、韓國都設立或恢複國安會之後,美、日、韓國不無可能透過他們的國安會機制進一步推動三邊軍事合作。

  日本與印度12月19日在孟加拉灣展開為期4天聯合軍演,這是兩國海軍首次在印度水域實施聯合軍演。由於兩國都與中國大陸有領土糾紛,這場演習可説符合印度與日本的戰略利益,反映兩國有意藉著加強軍事合作,制衡北京的軍事擴張。有助於強化新德里正在推動的“東望政策”,也符合東京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的戰略構想。

  過去60多年,日本主要仰賴美國核子傘保障安全;現在,日本在美國鼓勵下,一步一步朝“正常國家”邁進。安倍內閣12月17日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及內閣會議決定新防衛大綱,視中國為假想敵;稍早,在國安局下設立“中國.朝鮮”部門也有直接“劍指北京”的戰略意涵。不論如何,“美日安保條約”永遠是日本最堅強後盾,更不用説美日兩國還會在2014年加速修訂這個全世界最有效力的聯盟。

  最後,日本一向是美國全球大戰略最舉足輕重的盟國,過去如此,未來也將如此。軍事上,日本是美國最重要也最牢不可破的盟邦。經貿上,日本也是美國最不可或缺的盟國。透過“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談判,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將為全球經貿活動設定新的遊戲規則。從以上這些角度來看,日本實力不容低估,未來潛力更不容小覷。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帥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