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蘇蔡為“對話大陸”預留空間

2013年08月15日 10:41 來源:海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蔡英文前不久邀請大陸學者赴臺演講

  近一時期,民進黨內掀起種種形式的“大陸熱”,黨內重量級人物與大陸對臺智庫近距離接觸,南部縣市長官赴大陸進行行銷。但是,民進黨內最具影響力的蘇貞昌和蔡英文關於兩岸政策到底做何感想,最值得關注。他們是有可能參選2016政治人物,摸清他們的兩岸底牌,才能把握民進黨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搞“激進臺獨”,接受民間交流

  仔細觀察二人的相關言論,我們發現蘇和蔡在許多問題上立場是一致的。

  他們都主張“臺灣主權獨立”,反對“一中架構”。蘇、蔡至今都強調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今年6月,國、共兩黨就建立“一中架構”達成共識後,蘇、蔡同時批判“‘一中架構’絕對不是臺灣人的民意”。可見,蘇、蔡二人的兩岸定位仍以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為基礎,即“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雖然二人都反對“一種架構”,但為了讓美國和島內中間選民安心,蘇、蔡二每人平均表明不走激進“臺獨”路線。蘇貞昌在今年訪美之前就表示,“臺灣已經是‘主權國家’,何必回頭講獨立”;又聲稱未來民進黨再執政“是改革,不是革命”,“不會否定或整個推翻兩岸簽訂的18項協議”。蔡英文在2012年“大選”時也曾經表達過同樣立場,看來二每人平均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當前民意主流,也樂於接受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

  目前,蔡蘇都支援民共交流和兩岸民間往來。民進黨在蔡英文任黨主席時期,禁止黨員赴大陸參加兩岸交流活動。今年以來,在蘇貞昌的默許下,大批民進黨人登陸與大陸智庫和學者展開對話。而蔡英文也邀請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赴臺做專題演講,蔡本人全程聆聽。蘇、蔡二每人平均樂見謝登陸打開民共對話之門,自己則在避免受到“獨”派攻擊的情況下坐享其成。

  兩人都在尋求“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民進黨深知民共交流的關鍵不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是能否對“一中原則”有所回應,否則再次“執政”的“最後一里路”也許永遠走不到盡頭。因此,蘇貞昌已著手做試探性工作。民進黨第二場“華山會議”的主題就是“如何處理九二共識”,輿論認為民進黨開始不再否認其存在。蔡英文雖沒有公開支援謝長廷的“憲法各表”,但是蔡謝的聯盟關係眾所週知,而蔡批判“一中架構”的依據也是“中華民國憲法”,可見蔡也為與大陸對話留下了空間和伏筆。

  難有真正突破,不必過高期待

  面對大陸,蘇、蔡兩岸政策處於百般糾結之中,一方面難以擺脫民進黨即有意識形態束縛,另一方面為求“執政”又不得不有所妥協。但是基於黨內“臺獨基本教義派”的強大勢力,二人兩岸政策難有真正突破。

  兩人在兩岸定位時,難以超越“臺灣前途決議文”,但會在落實“憲政體制”上有所動作。無論是蘇和蔡都無魄力引領民進黨放棄“臺獨黨綱”。目前黨內有關兩岸定位的新論述都是從“中華民國憲法”和“中華民國認同”入手,希望説服民進黨支援者認同“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與國民黨的論述趨同。

  二人也在繼續尋找民、共對話基礎,但結果並不樂觀。在國、共已就“一中架構”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民進黨至今還糾結于“九二共識”存在與否。蘇、蔡二人雖放手讓黨內討論,但自己卻對此保持距離。在無人主導下,這些討論難有結果,蘇、蔡只能在形式上積極鼓勵黨員赴陸交流,以量代質,製造民、共已經對話的假像。

  總體而言,蘇、蔡未來兩岸政策不必給予過高期待。

  (金奕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專家)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