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專家稱兩岸南海漁業合作邁重要一步

2013年08月02日 09:2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8月1日中午12時,為期兩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結束,海南省9007艘休漁船隻結束休整,將揚帆南海。開漁日正值“兩岸媽祖佑南疆2013祈福活動暨南海傳統文化節”舉辦,來自臺灣、福建、廣東、海南等地的媽祖神明匯聚在潭門鎮,祈福南海,保漁民平安。中新社發 駱雲飛 攝

  8月1日12時,隨著象徵捕魚季開始的螺號聲響起,海南瓊海潭門漁港數百艘漁船駛出港口,他們將在漁政、海監船的護航下赴南海捕魚。

  潭門港是中國南部的重要漁港之一,當地漁民按規定伏季休漁近兩個半月,于每年的8月1日開啟新的捕魚季。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潭門漁港舉行的祭海和開捕儀式吸引了來自臺灣和大陸的上千名漁民共同參與。

  漁業專家表示,此次海峽兩岸上千名漁民和媽祖信眾齊聚潭門漁港,一起探討漁業合作問題,參加當地舉行的媽祖巡遊和祭海儀式,牽手共耕祖宗海,標識著海峽兩岸在南海漁業合作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這次的活動聚集兩岸這麼多人,集中這麼長時間,是不多見的。通過這次活動,兩岸的漁民可以更好地交流彼此的經驗,在新的領域開展合作,共同走向世界市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作為“兩岸媽祖佑南疆2013祈福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開捕儀式吸引了兩岸各界代表約3000多人參與,其中臺灣媽祖宮廟、媽祖信眾、漁會等代表600多人。

  “漁會搭臺,漁民跳舞。此次活動是兩岸漁民的首次共同開捕,對於提高民眾的海洋意識,深化瓊臺兩地合作,推進南海漁業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具有重大意義。”海南省對外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鐘文説。

  中國南海研究院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劉鋒表示,兩岸漁民在南海地區漁業合作上相對較少,目前在南沙大多是海南漁民在捕撈,在海南主島為數不多的漁業合作企業也大多集中在養殖和育苗,兩岸在南海漁業合作上的潛力巨大。

  隨著近年來兩岸的一些惠漁政策的出臺,尤其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兩岸漁業貿易獲得極大發展。

  然而不少學者表示,兩岸在南海漁業合作上一直在交流、但實質合作不多,海産品貿易發展迅速、但其他領域合作不足。在兩岸漁業發展都面臨轉型壓力之下,雙方應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在海上作業、近海和深海養殖等領域的合作。

  劉鋒認為,兩岸漁業互補性非常強。目前大陸南海漁業的發展主要在海南、廣東、福建等地,但是在這些地區,不管是養殖還是捕撈都是粗放式的,科技含量比較低,需要借鑒臺灣的經驗。

  在臺灣漁會理事長黃一成看來,兩岸未來需要在漁業技術和市場通路上加強合作,臺灣可以帶來其先進的遠洋漁業、種魚培育、養殖等技術,而大陸可以提供一個廣闊的生産和消費平臺,這是雙贏的選擇。

  “這次我帶來了全臺灣39個漁會的數百名代表。因為很多漁會還不太了解海南的産業情況,和海南沒有過合作,這次活動就是要加深他們對海南漁業的認識。”黃一成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