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馬英九、蕭萬長同臺為臺灣經濟解“悶”

2013年07月31日 1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馬英九、蕭萬長同臺為臺灣經濟解“悶”

  在30日舉行的一個“為臺灣經濟開路”高峰會上,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及其前副手蕭萬長分別發表演講。臺灣“中央社”圖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在30日舉行的一個“為臺灣經濟開路”高峰會上,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及其前副手蕭萬長分別發表演講,為已經“悶”了好幾年的臺灣經濟指路。

  馬英九指出,推動臺灣經濟的三大引擎在於推廣自由經濟示範區、擴大公共建設、以及擴張出口;蕭萬長則認為,必須加速調整政府政策、凝聚經濟發展共識、重建經濟信心,才能打破臺灣經濟“轉不動”的困境。

  臺灣聯合報係願景工程當天舉行第二屆為臺灣經濟開路高峰會,廣邀産官學界知名人士針對臺灣目前近、中、遠端的經濟發展目標,提出具體建言,由蕭萬長擔任總主持人。

  該願景工程曾提出“為臺灣開路七大宣言”,希望當局能朝兩岸關係、區域經濟、政策鬆綁、人才發展等方向改善,如今卻不見起色,陷入停滯困境。

  聯合報係董事長王文杉表示,目前是臺灣經濟的關鍵時刻,要突破悶經濟,首先當局要知己知彼,達成兩岸政策共識,終結朝野惡鬥,才有加速臺灣經濟改革的可能。

  擔任致詞嘉賓的馬英九表示,未來臺灣經濟動能推升,除已修正證所稅、讓臺股成交量明顯回升外,也會以自由經濟示範區、擴大公共建設、出口成長等3個引擎驅動成長。

  近幾年臺灣的公共建設逐漸減少,對提升經濟非常不利;馬英九説,他上任時編了4年5000億元新台幣的擴大內需方案,相關經費已經用完,後續可透過資産活化,讓“政府”財産發揮更大效用,使公共建設比例能夠提升。

  馬英九強調,臺灣服務業出口遠低於競爭對手,但臺灣服務業競爭力並不弱,只需要有鍛鍊機會,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一個機會。

  蕭萬長以“臺灣經濟再出發的四大工程”為題發表引言,表示過去一年看到臺灣許多改變和努力,但整個臺灣經濟似乎仍陷入“轉不動”的困境,讓人感到徬徨苦惱。

  他分析,這種現象除與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有關,追根究底發現問題是出在“政府政策”的調整、社會改革的意識、民眾經濟的信心3個層面的障礙;若不先掃除,再多努力恐怕也事倍功半。

  蕭萬長舉例,近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爭議,他感嘆説,目前兩岸政策分歧,加深朝野藍綠對立,已嚴重衝擊相關政策後續推動。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