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涉臺專家:找不到敵人的民進黨如何面對未來?

2013年07月25日 10:1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之日起,民進黨及泛綠陣營就一直沒有停止杯葛行為。華廣網23日刊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星的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需要敵人,他們不適應沒有敵人的日子。無論是在兩岸還是島內,民進黨其實最怕和解,也難以適應和解帶來的衝擊。找不到敵人的民進黨如何面對未來,已經成為擺在該黨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全文內容如下:

  2013年6月21日,兩岸兩會在上海正式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標誌著兩岸經濟合作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自這一協定簽署之日起,民進黨及泛綠陣營就一直沒有停止杯葛行為,不但在“立法院”再次採取焦土政策進行強力阻撓,民進黨中央也火力全開對這一協定進行猛烈攻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甚至聲稱,假若國民黨“立院”黨團繼續為這個協議護航,“拒絕對協議內容進行實質審查,屆時就是罷免馬英九的時刻。”

  仔細觀察民進黨這次杯葛行為的論調,與以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認為,“這項協議讓臺灣的食衣住行育樂到生老病死,全面被大陸攻佔。這個衝擊含蓋臺灣各産業,而且深入社區,這是極為冒進的作為。”民進黨所強調者是這一協議的簽署會將臺灣“進一步鎖入中國大陸”,使兩岸力量對比“進一步向大陸傾斜”,“這對臺灣維持現狀的能力勢必造成極嚴重威脅”。這是民進黨反對兩岸交流與合作一貫論調的延續,也是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且戰且走的策略體現。

  明明是對臺灣有利的協議,為什麼民進黨如此拼了命的反對?事實上,近年來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已經形成了“逢中必反”思維定勢。其中折射出的問題是,民進黨在兩岸及島內情勢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沒有辦法進行適應性調整以適應這些已經改變了的情勢。概而言之,民進黨的困境可以這樣表述:該黨一直習慣於有一個強大的敵人,才能充分發揮其戰鬥性與凝聚力。民進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國民黨的鬥爭成為其最為核心的政治活動,民進黨的鬥爭性格也是在這一過程中養成的。當時民進黨營造了國民黨“外來政權”以及“黑金政治代表”的形象,並挑起了族群鬥爭,將國民黨建構成了“本省族群的敵人”,並以此使自己的政治版圖逐步擴大,並在這種鬥爭模式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及主流訴求。

  但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臺灣的政治結構中省籍問題已經不是問題,外省族群已經不復在臺灣政壇佔據主導性優勢,民進黨再將國民黨建構成“敵人”已經沒有了正當性。不過民進黨在選舉動員中依然力圖延續民眾的敵對想像,一度將“反對外來政權復辟”作為主要訴求。顯然,民進黨對傳統國民黨這個“敵人”的消失有點不知所措,不知傳統國民黨這個敵人消失後他們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調整自己的訴求。

  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民進黨也是極力尋找“敵人”。民進黨在2000年執政後很顯然將原先對付國民黨的那一套方法原封不動地搬來對付大陸,並在建構大陸負面形象方面不遺餘力,其目標所指無非就是將大陸建構成“臺灣的敵人”,並在這種建構過程中凝聚自己的支援。故而民進黨告訴民眾的都是大陸的負面形象。如果沒有事實,他們就會建構“事實”。兩岸簽署ECFA時,民進黨聲稱簽了ECFA會有321萬白領受衝擊,短短五天又澎風到590萬。這次民進黨又拋出400多萬勞工會受影響的説詞,手法與以前如出一轍,無非想向臺灣民眾説明大陸與馬英九團隊簽署這個協議“包藏禍心”。

  對民進黨來説,數字如何而來以及準不準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在民眾中激起恐怖氣氛並能嚇唬住部分民眾就好。在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對此説得非常明白,民進黨在動員時往往“訴諸選民心裏最深刻、最害怕的事情”,然後再以“替他們發聲”名義進行政治動員。易言之,民進黨鼓動起臺灣民眾心中對前途的不確定感,並利用這種不確定感製造恐懼,然後利用這種恐懼牟取自己的利益。在民進黨的動員策略中,敵人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民進黨需要敵人,他們不適應沒有敵人的日子。無論是在兩岸還是島內,民進黨其實最怕和解,也難以適應和解帶來的衝擊。故而民進黨雖然一直宣揚島內的“族群和解”,卻始終不肯放棄族群動員;同樣,民進黨一直強調保持兩岸關係的穩定,卻一直不願放棄兩岸對抗的思維。換句話説,民進黨非常渴望被大陸打壓,因為如此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熟悉的兩岸互動軌道,在這種“打壓”中才能確定自己的存在。唯其如此,民進黨看兩岸問題時到處都是“打壓”,即使沒有打壓也要解讀出“打壓”來。

  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問題上,不管馬英九團隊與大陸如何做,民進黨總是能找到攻擊的藉口,也一定會全力展開攻擊,因為民進黨需要利用這些行為尋找到敵人並展開攻擊,而不是要真的以臺灣民眾利益為中心解決兩岸合作與交流中的問題。

  隨著兩岸關係整體格局的改變,民進黨曾經苦心孤詣在民眾心中建構起來的對大陸的恐懼情緒正在逐漸消散。相應地民進黨也發現大陸這個“敵人”的形象越來越模糊。民進黨雖然想攻擊大陸,對給民眾帶來實際利益的兩岸交流與合作卻不敢全盤否定,這使民進黨在攻擊大陸時著力點越來越少,這才是該黨最為焦慮的事情。現在民進黨在面對兩岸事務時“逢中必反”,就是力圖要利用各種政治傳播渠道喚起民眾對大陸的恐懼以及對臺灣前途的焦慮,將兩岸關係走勢拉回到自己熟悉的軌道。但是在兩岸關係格局已經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遙遠了。找不到敵人的民進黨如何面對未來,已經成為擺在該黨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陳星: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稿件來源:台灣網評論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