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蕭萬長談兩岸服貿協議:有外部刺激才能帶動發展

2013年07月23日 08:2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臺灣媒體報道,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臺灣正面臨國際間激烈的競爭。如今朝野的共識是:臺灣必須走出去;因為大家都深切體認到,唯有通過與不同地區的雙邊或多邊經濟合作協議,才能為臺灣開創更大的市場,也為臺灣經濟帶來更多的動能。然而最近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卻引發社會相當程度的爭論;這促使我們仔細思考,究竟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

  即使“走出去”已是臺灣朝野的共識,但這個工作推動起來卻困難重重。其中的關鍵就是,各國都非常在意大陸的反應;所以兩岸關係是否和緩?以及和緩的程度如何?都會影響這些國家與臺灣洽商經濟合作協議的意願。因此,兩岸簽署ECFA,也等於對其他國家傳遞了正面的訊息,鼓舞他們和臺灣洽簽經濟合作協定。

  然而兩岸簽署ECFA、投資保障協議以及服務貿易協議,並不只是為了幫助我們走向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這些對我們拓展大陸商機都極為有利。

  外部刺激 帶動臺灣産業發展

  如今臺灣最有力量的資産就是自由民主。臺灣民主化已經二十多年,沒有任何人、任何政黨有能力出賣臺灣。臺灣只可能因為排斥開放而被邊緣化,終至日漸衰敗,但不可能因為與大陸有了密切的經貿聯繫,而喪失了主體性。

  “兩岸服貿協議”對臺灣的利弊影響到底如何?愈進步的經濟體,服務業佔臺灣生産毛額(GDP)的比重通常愈高;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此一比重多超過七成,臺灣服務業的比重則接近七成。不過,服務業對臺灣GDP成長貢獻度卻不高。2002到2010年間,整體GDP平均成長率有5.3%,其中服務業只貢獻了3.2%。這代表著臺灣服務業在“質”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必須現代化。

  臺灣早就經歷好幾波服務業的開放。我以一位經貿老兵的經驗告訴大家,外部刺激一直是帶動臺灣産業進步的重要力量。臺灣人面對外來競爭,總是展現強大的韌性,積極改善經營管理方式,結果臺灣産業不僅沒有垮,反而帶動了進步,提升競爭力,使更多人受惠。以下我以親身經歷過的幾個例子,説明服務業開放對臺灣的影響。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