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媒:臺灣公務員遠大抱負不應只在鐵飯碗

2013年07月16日 13: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聯合晚報》15日刊載《公務員抱負不應只在鐵飯碗》一文,文章指出,臺灣目前的公務員體系報考人數一窩蜂,因為公務員工作穩定而非有遠大抱負;體制內人員也是越調整越多,臺當局“組織再造”也淪為口頭宣言。從以後開始,臺公務員考試應更積極實施素質把關,從新考進來的公務員開始,考試後要接受嚴格訓練,正式任用後也要以考績接受檢驗,徹底改變公務員鐵飯碗文化。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改革,出現了越改越肥大的問題。臺“考試院長”關中計算最近十年公務員考試錄取人數,扣除退休人數和“五都”升格因素後,這兩年臺灣公務員人數還是凈增加了萬人以上。當局自誇不已的組織改造,各單位並來並去,結果卻是公務員人數不減反增。關中感嘆,年金改革後一年預期省下的70億元(新台幣——編者注),全被這些增加的公務員人事費用給抵銷掉了!

  臺灣“考試院”推動公務員改革,阻力重重,僅僅考績丙等措施,就受到公務員體系內部的強大反彈。為維持人力精簡和素質,“保訓會主委”蔡璧煌最近説,擬從2017年開始實施公務員考試的“不佔缺訓練”,在訓練時淘汰兩成;換言之,並非考上公務員開始便有“鐵飯碗”,必須訓練合格才有正式的工作資格。這個方案至少現任者不會反對,希望阻力較小。

  從就職前的訓練,到就職後的考績,看得出“考試院”希望進行一場公務員的素質改造。尤其重要的是,“當局組織再造”不該只設定在單位的增減和裁並,有沒有想過要利用這個機會,徹底翻轉文官制度裏的公務員心態?

  每年都有越來越多人擠破頭要考公職,問起理由,千篇一律就是公務員“工作穩定”,大概包括鐵飯碗、福利好、工作輕鬆這幾種意涵。幾乎沒有聽到有人是為了發展抱負而去考公職的。來報考的就是這樣的心態了,如果公務員生涯又無挑戰,淘汰機制推不動,怎麼可能期待一個士氣昂揚的文官體系?不要説和民間企業相比了,現在連大學教師都要接受可能被淘汰的考驗:助理教授八年升不上副教授要被解聘,評鑒沒過、論文産量不夠要被解聘。只有公務員不動如山,還是鐵飯碗,連考生大言不慚都以“工作穩定”作為報考理由。

  臺當局如果要把“組織再造”當作政績,僅僅從公務員人數膨脹這點就説不過去。所以從現在開始,應更積極實施素質把關,就從新考進來的公務員開始,考試後要接受嚴格訓練,正式任用後也要以考績接受檢驗。讓敢接受挑戰的才來報考,至少用二十年一代的時間,把公務員鐵飯碗文化改變一下吧!

臺灣頻道 臺灣政局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