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灣調查團將赴菲律賓登船驗槍 或調整制裁強度

2013年05月21日 08:00 來源:中央電視臺 字號:       轉發 列印

  綜合消息,臺灣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射擊事件仍在發酵,雙方圍繞真相調查持續角力,目前已著手協商建立平行調查架構。菲律賓同意臺灣調查團赴菲登船驗槍,臺灣方面則將根據調查問題處理情況,研究是否調整制裁強度,並將升高護漁規格。

  菲律賓同意臺灣調查團赴菲登船驗槍

  臺灣“中央社”20日報道稱,臺灣地區與菲律賓磋商調查廣大興28號案出現重大進展,菲律賓同意臺灣調查團赴菲,並登船驗槍。

  臺當局法務部門“政務次長”陳明堂20日晚間表示,經雙方溝通協商後,菲律賓初步同意臺灣方面“登船驗槍”,登上涉案公務船,鑒識相關槍支以比對彈道。

  陳明堂説,雙方已初步交換調查清單,菲方原則上同意臺灣派調查團赴菲調查,基於平等互惠立場,臺灣當局也同意菲方派調查小組來臺。

  臺當局法務部門主任檢察官楊婉莉20日上午由臺灣“駐菲代表處”人員陪同,前往菲律賓國家調查局(NBI)洽談司法互助,楊婉莉提供法制意見。臺當局法務部門官員透露,雙方已進入談判實際司法互助細節階段,攤牌各自提交司法互助內容。雙方提出調查清單後將逐項談判,一一確認調查方向與範圍、由誰訊問涉案人等細節,等整體內容拍板定案後,才會正式啟動調查行動。

  菲律賓司法部長德利馬20日説,菲律賓與臺灣地區不會“聯合調查”或是“共同調查”漁船案,雙方將以相互協助的方式來進行“平行調查”。同時,菲律賓不會讓臺灣方面檢視案發錄影帶,也不能訊問菲方海防人員。

  知情人士透露,菲律賓的調查小組有8到10名成員,等候臺灣方面批准就會立即動身。

  對菲11項制裁仍在進行 臺當局或調整強度

  臺灣方面對菲啟動11項制裁後,雙方就平行調查合作展開初步協商。臺媒分析稱,對菲制裁效應顯現,而臺灣方面將根據調查問題處理情況,研究是否調整制裁強度,另一方面則將升高護漁規格。

  菲方若針對平行調查做出承諾,臺灣方面是否依此回應考慮調降制裁強度?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林永樂19日曾表示,制裁措施由當局安全部門“對菲制裁措施因應監督小組”進行整合判斷,小組週一(20日)再次開會,將會有所檢討,希望能找到和平、公正的方式解決此事。

  而直至目前,臺灣方面對菲律賓實施的11項制裁仍在進行。媒體報道稱,制裁不但波及菲律賓勞工未來的出路,更讓菲律賓旅遊業叫苦連天。

  菲總統府副發言人華爾特19日表示,臺灣祭出凍結菲勞工進口的制裁後,菲方已作好“緊急應變計劃”,包括替原擬赴臺之菲勞工找尋“替代市場”。

  但菲律賓海外勞工市場專家傑斯拉尼指出,替代市場轉介不易,韓國、馬來西亞和中東吸收不了擬赴臺的專技菲勞工,菲政府“應停止欺騙民眾”。

  另一方面,臺灣地區作為菲律賓外來觀光客的第五大市場,臺當局對菲律賓發佈“紅色”旅遊警示燈號,致使菲律賓旅遊業災情頻傳,民航公司與旅館業者叫苦。

  臺灣方面將升高護漁規格 兩岸聯手呼聲持續

  臺灣海軍和海巡部門16日已經在臺灣島南方海域進行護漁操演,迄今不見菲方合理回應,臺軍方對下一波護漁行動已進行沙盤推演。

  臺防務部門19日表示,將在年度防務預算內“彈性調節”,宣示護漁決心,期能達成“凡漁民作業海域,即有海巡艦艇保護,有海巡艦艇的海域,即有海軍艦艇策護”的目標。臺灣“海巡署”日前宣佈,到南方海域的護漁艦艇將由目前的9艘增加到11艘。

  此前有臺灣民調顯示,對於臺灣漁民遭菲律賓公務船槍殺一事,七成以上的臺灣民眾支援兩岸合作施壓菲政府。兩岸人士也紛紛建言,以此次菲律賓槍擊臺灣漁船事件為契機,大陸和臺灣方面在防務層面上合作佈局,聯手合作、拱衛海疆。

  香港《大公報》20日刊文指,馬英九要大膽與大陸聯手,東西兩翼給予菲威懾,並在此基礎上展開協商建立政治、軍事互信,早日簽署兩岸和平協議。這是一條兩岸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也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

  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也發文稱,面對愈發嚴峻的海洋局勢,應更大激發兩岸聯手合作,拱衛海疆的決心和策略。古今中外,把自己的安全保險寄託在外人身上是沒有把握的,只有內部團結自強,才能防止被外界各個擊破。以此次菲律賓槍擊臺灣漁船事件為契機,大陸和臺灣方面在防務合作佈局上,應敢於推出新思維和新舉措。

  解放軍羅援將軍則表示,“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支援臺灣。”羅援説,一些媒體炒作大陸與臺灣的政治議題,説大陸“強力”支援臺灣漁民,是在吃臺灣的“豆腐”。在這個問題上,兩岸應該從民族大義出發,“兄弟”一塊外禦欺辱,共同保衛祖先留下的權益。

  羅援提出,即便目前兩岸尚沒有契約性的協防,但有默契性的呼應,仍然能對菲律賓構成威懾,共同捍衛中華民族的利益。毫無疑問,兩岸聯手是抗擊一切外辱的制勝之道。

  臺灣頻道 臺灣政壇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