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春風化雨潤長汀

2014年11月06日 15:4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長汀特別是重災區河田的水土流失究竟起于何時,無法詳考。不過從“柳村”成“河田”的地名變化或可追本溯源,長汀水土流失歷史最少在200年以上。

  河田,原名柳村。因水土大量流失,山崩河潰,河與田連成一片,形成“柳村不見柳,河比田更高”的景象,後人遂稱之為河田。因河田屬於紅壤區,四週山嶺盡為赤紅色,像一簇簇燃燒著的火焰,故而又得名“火焰山”。這裡夏天地表溫度高達76攝氏度,可以烤熟雞蛋,灼枯植物。

  早在上世紀40年代,長汀就與陜西長安、甘肅天水被列為全國三大水土流失治理實驗區。

  1940年12月,中國最早的水土保持機構——“福建省研究院土壤保肥試驗區”在長汀河田設立,當時的民國政府試圖治理長汀水土流失,但收效甚微。

  新中國成立後,歷屆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視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從1949年12月成立“福建省長汀縣河田水土保持試驗區”開始到1983年,長汀縣對水土流失進行了初步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其間,遭遇“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初步治理的成果遭受了嚴重損失。

  1985年的遙感數據表明,長汀縣的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佔全縣面積的31.5%,不少地方依然“山光、水濁、田瘦、人窮”。

  水土流失不治,百姓何來美好生活?

  1983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考察長汀,寫下了《水土保持三字經》。同年,省委和省政府把長汀列為治理水土流失的試點。

  此後,歷任福建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領導都親臨長汀,對水土保持工作作出具體指導。

  從1985年至1999年,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萬畝,減少水土流失面積35.55萬畝,有效減輕了洪澇災害。

  然而,長汀仍有100多萬畝的水土流失區亟待治理,水保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政策支援與強力推動。

  長汀水土治理能有今天的成效,離不開習近平同志的親自倡導與大力推動。在福建工作期間,他曾五次到長汀調研,並就水土流失治理提出要求,作出重要批示,推動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向縱深推進。

  1998年元旦,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題詞“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

  1999年11月27日,是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劃時代的日子。

  這天上午11時許,一輛中巴駛向河田鎮露湖村。車子剛停穩,一位身材魁梧、神采奕奕的中年男子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向石灰嶺上的項公亭。

  他就是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他在龍岩考察棉花灘電站、梅坎鐵路、漳龍高速公路等省重點項目過程中,專程安排到長汀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項公亭是河田人民在項南逝世後,為感念他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的不朽貢獻而集資修建的。亭前,習近平久久佇立,看到亭子四週板栗成林,近處治理後的山頭樹木臨冬不凋、綠意長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對長汀人民鍥而不捨的治理精神深表讚許。

  但是,當習近平看到遠處連綿起伏、依舊紅土裸露的山頭時,神情轉而變得十分凝重。時任長汀縣委負責人向他介紹了過去十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績,並提出長汀是經濟欠發達縣,僅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完成這項任務,希望省裏給予更大扶持。

  習近平聽後,語重心長地説:“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項南老書記的關懷下,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鍥而不捨、統籌規劃,用8到10年時間,爭取國家、省、市支援,完成國土整治,造福百姓。”他要求長汀縣儘快起草一份詳細材料,報送省政府。

  當天,習近平還來到策武鄉黃館萬畝果園,考察了長汀縣直機關幹部正在開墾的果園。他對縣直機關幹部帶頭種果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感到滿意。他説,鼓勵機關幹部種果治理水土流失,幹部帶勞帶資搞開發,這條抓得準。沒有等靠要,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幹部示範帶頭,你要群眾做的事,只有幹部帶好了頭,起到了示範,群眾才能相信你。

  2000年1月8日,時任長汀縣委書記饒作勳帶著請示材料到省裏向習近平彙報。還沒見著省長,一位同志的話讓他心裏涼了半截:“這件事估計很難,因為省委和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還從來沒有安排到縣一級的先例。”

  讓饒作勳驚喜的是,習近平一接到《長汀縣百萬畝水土流失治理報告》,當即批示:“同意將長汀縣百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上報長汀縣為國家水土保持重點縣。為加大對老區建設的扶持力度,可以考慮今明兩年由省財政撥出專項經費用於治理長汀縣水土流失。”

  當年2月,“開展以長汀嚴重水土流失區為重點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被列為全省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確定每年由省級有關部門扶持1000萬元資金。

  長汀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開。

  此後連續10年,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都列入省為民辦實事項目。

  對於長汀這片曾經灑滿革命先烈鮮血的紅土地,習近平一直牽掛在心。

  2000年5月29日,習近平得知長汀正在建設生態園,專程託人送去1000元,捐種一棵香樟樹。

  2001年10月13日,習近平再次到長汀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來到河田世紀生態園,看到在園區一側,2000年春他捐種的香樟樹已長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他十分高興地為香樟樹培土、澆水。

  習近平認真聽取了長汀縣發動社會力量捐資建設世紀生態園的情況彙報。他對長汀縣以栽種常青樹為主,兼種花木;以綠化為主,兼建植物品種園;以科研為主,兼搞農業觀光,打造國土教育“戶外教室”、水土治理“大觀園”的思路,十分贊同。他還來到世紀生態園後山的石壁下治理現場,察看水土流失治理情況。

  在聽取長汀兩年來水土流失治理的彙報後,他説:“水土保持是生態省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方要重點治理,以點帶面。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要鍥而不捨地抓下去,認真總結經驗,對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典型示範作用。”

  龍岩市水土流失治理指揮部副總指揮、長汀縣水土保持局原局長鐘炳林是個老水土治理工作者。10多年過去了,回憶起習近平到長汀調研時的情景,一些細節仍歷歷在目。

  鐘炳林記得,2001年10月13日,在河田鎮的一個山頭上向習近平彙報工作時,他順手從山坡上拔起一株野草遞給習近平,説這種草在長汀叫鷓鴣草,生命力很強,生長在貧瘠的地方。習近平接過鷓鴣草,仔細端詳了一番,笑著説:“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長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好,讓這種草‘只把春來報’吧!”

  還有一個細節讓鐘炳林終生難忘。他説,當時他向習近平彙報了四五個跟水土流失治理有關的數據,習近平在調研講話中就把這些數據一點不差地復述出來。“有些同事,這些數據我跟他們説了很多遍都沒記住,而習省長聽一遍就記住了,可見是非常用心的。”

  幾天后,10月19日,習近平對長汀水土保持工作再次作出批示:再幹8年,解決長汀水土流失問題。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國家、省、市各部門的大力支援幫助下,長汀縣通過封山育林、改良植被、補貼燒煤、發展綠色産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實施生態移民搬遷等措施,展開了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

  第一個8年過去了,至2009年,長汀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7萬畝。

  2010年,省委和省政府再次作出決定:繼續實行扶持政策,再幹一個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綠,決不收兵。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廣播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